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
两种风流(1),一家制作(2)。雪花全似梅花萼(3)。细看不是雪无香(4),天风吹得香零落。
两种风格,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雪花好似梅花的花瓣,仔细一看不是雪,因为雪无香气,风吧香气吹得四散。
虽是一般(1),惟高一着(2)。雪花不似梅花薄(3)。梅花散彩(4)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5)幕。
虽然色彩一样,形状相似,但是有一个高出一等,雪花不像梅花薄。梅花开在空山,放射出光辉异形,雪花却在人家帘幕下低飞。
小提示: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是元代诗人王旭创作的一首咏物词。此词先立主旨,直抒胸臆,写梅雪俱美,后以鲜明意象,比较二者异同,既各有高低,又各有所长。全词运用了衬托、想象、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梅雪各自的典型特征。
- 作品出处兰轩集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踏莎行
- 创作年代元代
创作背景
由于梅与雪在时令、形状、颜色方面相同或相近,古代文人常拿两者对比,而他们在诗词作品中多喜欢扬梅抑雪。为此宋代诗人卢梅坡作了一首翻案诗《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首诗影响很大。在这首诗中,卢梅坡对梅、雪不偏不袒,可谓折中。然而尽管卢梅坡为雪翻案,人们爱梅总是胜于爱雪。王旭大约是受了卢诗的启发,从自身的际遇及思想变化中,想到了梅与雪的不同命运,于是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写下了这首《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相关诗词
-
踏莎行·顾眉生桃花小幅
银镜朝霞,琼壶别泪。搓酥滴粉天然媚。细腰宫里露华浓,曲栏斜倚人微醉。照眼波明,吹香雨细。翩翩燕子寻春至。如花人去几多时,红钤好认横波字。
-
雪中观梅花
破萼江梅争初吐,汉宫妙香闻百步。耐寒蛱蝶何自来,绕花翩翩那忍去。幽芳不载蔚宗谱,绝俗韵高吾最许。直疑滕王百幅图,淡墨濡毫添老树。冷蕊疏枝整复斜,倚杖时时暗香度。惜无璧月悬中天,令渠交光映当户。莫作桓伊一笛风,要看冰姿娇挟曙。
-
雪中看杏花
十年貂帽蓟门寒,醉折梅花带玉鞍。雪过石城犹是客,曲江春傍马头看。
-
悲歌行
...名胡足齿。子野朝朝唤奈何,平生动作辄坎轲。壁图空挂运甓苦,愁来弹铗哭还歌。但期郭、岳两忠武,炙手太平立可睹。携琴抱鹤孤山行,补种梅花三百树。
-
踏莎行·绿水摇空
绿水摇空,东湖岸浅。芙蓉弄色晴霞暖。一枝谁折到空斋,香从十里分来远。花似多情,于人眷眷。不愁辞藕馀丝断。朱颜解自领薰风,疏帘镇日为高捲。
-
早春秋水园看梅花·其一
尺五城南韦杜庄,紫薇红药碧筼筜。就中别有萧疏意,一院梅花间白杨。
-
早春秋水园看梅花·其二
几度春愁几寂寥,今年花事绝娇娆。吟肠剩欲相料理,风雪骑驴忆灞桥。
-
踏莎行·绣幕堪图
绣幕堪图,玉壶宜贮。尤须华馆深深处。瓷罂瓮牖小茅斋,如何留得倾城住。雕饬都刊,天然态度。真成君子双宾主。閒心幽韵两相看,东湖不忆来时路。
-
踏莎行·写怀
尘路风花,暖空晴絮。游丝剩有萦牵处。客怀幸自不禁愁,啼鹃又恁催归去。细草春沙,垂杨古渡。忘机可得如鸥鹭。平湖却也慰人心,片帆不碍烟中树。
-
踏莎行·杨柳回塘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