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丹霞记
〔清〕
甲辰春暮,余至东粤(1),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2)下,别买小舟,沿江往探。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一层至千万层,箍围不断。疑岭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纹耶?尤奇者,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山追客耶,客恋山耶?舛午(3)惝恍,不可思议。
甲辰年的春末,我到达广东东部,听说仁化县有风景优美的丹霞山,于是在五马峰下停船,另租一艘小船,顺江而下前往丹霞山探访。山都从平地上突起,有横的褶皱,没有直的纹理,从一层皱纹到千万层,连续不断地围绕紧箍。怀疑岭南靠近海多产螺蚌,所以山峰的形状也呈螺纹状?特别奇异的是,从左舷窗看到,离开后,又从右舷窗看到;从前舱看到,离开后,又从后舱看到。是山追客人吗?还是山依恋客人呢?没法弄清,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行一日夜,至丹霞。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人侧身入,良久得路。攀铁索升,别一天地。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下滑履;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崖作沟,引水僧厨,甚巧。有僧塔在悬崖下,崖张高幂吞覆之。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1)来朝,间有豪牛丑犀(2),犁靬(3)幻人,鸱张(4)蛮舞者。
船行了一天一夜,到了丹霞山。只见丹霞山到处是绝壁,没有可上山的路,只有山的一侧裂开了一条缝,就像被锯子斜斜地锯开一样。人侧着身子进入,很久才能找到路。拉着铁索向上攀登,见到另一番天地。借助露出地面的松树根作梯级,就像天然形成的台阶一般,脚下绝不会打滑;没有树根作梯级的地方就开凿山崖做梯级,细数一下共有三百级台阶。到阑天门的山路最为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山路的尽处上面横放着一块铁板作为进出的门,若一人拿着长矛守卫,那么连一只鸟也飞不过去。山上的楼台庙宇很坚固,又很宽敞,开凿山崖形成沟渠,把泉水引到寺庙的厨房,十分巧妙。有佛塔建在悬崖之下,悬崖像高高张开的布覆盖着它。佛塔的前面群山环抱,就像是各国的诸侯拿着文书来朝见,夹杂的山岭有像巨大的水牛或丑陋的犀牛的,有像牦牛或人影的,有像鹞鹰张开两翅或蛮人在舞蹈的。
余宿静观楼。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梦亦觉重。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琤(1)不断。池多文鱼(2)在泳游。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晚上,我借宿在静观楼,山高千丈,紧挨着窗户,似乎压迫着人的魂魄,连梦中也觉得沉重。山的中部凹陷进去好几丈,泉水如珠子般悬空滴落,躺在床上终夜听着泉水叮咚的声音连绵不断。山涧有很多身上有着美丽花纹的鱼儿在游动。我放下笔静坐一会儿,不知不觉已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有家,也忘记了自己身在哪里了。
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立高处望自家来踪,从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约百里而遥。倘用郑康成(2)虚空鸟道之说,拉直线行,则五马峰(1)至丹霞,片刻可到。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功也。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第二天,我沿着原来的路下山,就像在温习功课,更加觉得很有滋味。站在高处眺望自己上山的路,从江口到这里,山路就像龙蛇蚯蚓那样弯弯曲曲,纵横交错无穷无尽,大约有一百里那么远。如果用郑康成虚空鸟道的说法,拉成直线行走,那么从五马峰到丹霞,一会儿就可到达。这时我才明白大自然是故意做出回转曲折的样子,正如文章,如果不曲折宛转就不是好文章。但从高处俯视山下,丹霞山确实十分陡峭,人不能不感到害怕,于是我坐在石阶上一级一级地挪下山。
僧问丹霞较罗浮(1)何如,余曰:罗浮(1)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警(2)胜矣。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大抵禹迹(3)至今四千馀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4)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5)。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6)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僧人问我,丹霞山与罗浮山比较怎么样呢?我说:罗浮山的风景分散,找到一处美景的快乐也抵不上付出的辛劳,丹霞山凭着美景的集中而胜出了。僧人又问我:丹霞山上没有古碑又怎么解释呢?我说:雁荡山从南宋开始开发,所以没有唐代文人的题跋;黄山从明代开始开发,所以没有宋代文人的题跋;丹霞山是从我们这个朝代初期才开发的,所以并没有明代的碑刻。从大禹到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大概有四千多年了,名山大川,还有混沌而没有被开辟的,像黄河的源头,到元代才被探访到,这就是证明。然而从这点来看,山尚且如此,就更可以明白先贤圣人们的学说是无限广阔的。如果因为前代的学者们偶然遗漏了一些解释,就因此想小心谨慎地禁锢后来的学者,不让他们再增加一点新的观点,这真是浅薄而荒谬啊,大概不应该这样吧。
小提示:袁枚《游丹霞记》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游丹霞记》是清代作家袁枚创作的游记。丹霞即丹霞山,在今广东省仁化县。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暮春,袁枚到广东去看望任肇庆知府的弟弟袁树,专程去游览了仁化的丹霞山,写了这篇游记。
相关诗词
-
游丰湖·其三
...中,蒸甑热毒注。密如营窠蜂,困似涸辙鲋。走雷转肠鸣,渴水乞沫呴。谁能出尘世,一脱束缚苦?回头望此湖,万顷迷烟雾。梦魂时一游,且记湖边路。
-
游虞山记
...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
-
游麻姑山九首·其三·丹霞洞
麻姑石坛起云雾,常意已极高峰颠。岂知造化有神处,别耸翠岭参青天。长松桀柏枝嵬砢,中画一道如流泉。林风飕飗满丘壑,山鸟嘲哳淩飞烟。山腰古亭豁可望,下见秋色清无边。忽惊阴崖势回合,中抱幽谷何平圆。初谁凿险构楼观?更使绕舍开芝田。令人到此毛骨醒,欲构老笔丹青传。羌夷干戈今未解,天地疮痏谁能痊?大厦栋梁置沙莽,肯复顾眄桷与椽?吾徒于时直何用,欲住未得心茫然。
-
诸公从狩龙山因登牛首山访佛窟寺胡学士有诗是日仆以病不及行想像佳游辄用次韵三首·其三
寺外幽岩石径斜,岩中开士似丹霞。心涵水月空诸法,坐对寒崖落一花。清夜潮音翻贝叶,常时云气护袈裟。匆匆遥望知难觅,归骑联翩拥翠华。
-
从游西苑·其二
太液丹霞漾绿波,荣光五采贯银河。牙樯锦缆移黄伞,凤羽龙旓拂翠荷。武士威随严卤簿,儒臣歌颂续卷阿。天王万岁天同寿,岁岁升平乐事多。
-
晴日出游近村
雨后秋光迥未残,竹扛兜子恣游般。村村妥雪荞花白,树树蒸霞柿叶丹。剩借禽鱼供逸兴,尽驱诗酒佐清欢。寄声为报知交道,挂了尘冠不用弹。
-
吴公绅索洞庭游稿赋此寄之
...行縢恣探逐。洞里仙人不我瞋,遍启窗棂驱蝙蝠。数堆石髓堪采吃,味美胜餐玄圃玉。从今解笑嵇叔夜,俗骨尘缘无此福。归来恍惚梦中游,欲记旋忘什五六。明春约君共长往,拂石更题招隐曲。
-
游灵岩记
...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虚。虚明动荡,...
-
谢师恩·其一·文登丹霞观二首
市民官吏同兴观。立志皆无倦。起建丹霞功不浅。修真修浩,绝除贪爱,一点重明显。混元三界光辉满。了了登云汉。下拔存亡都著岸。施弘正道,永超无碍,有个灵童唤。
-
谢师恩·保身功德须圆满
保身功德须圆满,认取元初面,早把前程同了干。三田运度,二仪交泰,上下光明贯。知音推举相邀唤,此理诚幽远,皆作天元真法眷。神超云外,更留名姓,记在丹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