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金山放船至焦山
〔宋〕
金山楼观何眈眈,撞钟击鼓闻淮南。
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水僧两三。
云霾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祈春蚕。
我来金山更留宿,而此不到心怀惭。
同游尽返决独往,赋命穷薄轻江潭。
清晨无风浪自涌,中流歌啸倚半酣。
老僧下山惊客至,迎笑喜作巴人谈。
自言久客忘乡井,只有弥勒为同龛。
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甘。
山林饥卧古亦有,无田不退宁非贪。
展禽虽未三见黜,叔夜自知七不堪。
行当投劾谢簪组,为我佳处留茅庵。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篇首极言金山楼观壮伟深沉,钟鼓声响亮清远,以见僧徒之众、香火之盛,并用此对比写出焦山的清静冷落。诗人对那些不愿前往冷寂焦山的同游者,进行了隐约的嘲讽,实际上也就是对名利场中俗子的鄙视。然后他又以自傲的口吻写到诗人以穷薄之命不畏江潭之险,独自遨游,饮酒歌啸的超然之乐。又写到焦山老僧惊见客至,迎笑交谈得知竟是同乡,于是诗人在观赏山水景色之外,得到了他乡遇故人的分外之乐。老僧简朴宁静的生活,引起了诗人对山林的向往。他慨叹自身不能见容于朝廷,刚直的生性也很难适应险恶的官场,因此在篇末表露出想要辞官归隐的意愿。全诗于纪游中多抒感慨,语言自然流利。
- 作品出处苏东坡全集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苏轼在京城任殿中丞直馆判官告院,权开封判官。当时王安石秉政,大力推行新法。苏拭写了《上神宗皇帝书》、《拟进士对御试策》等文,直言不讳批评新法,自然引起当道的不满。苏轼深感仕途险恶,主动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乃有通判杭州的任命,苏轼当时三十六岁。途经镇江,欣赏了金山美景而作此诗,从诗篇内容即可见其与《游金山寺》为同时之作。
相关诗词
-
舟至焦山
惊涛起东海,千里雪山来。飞楫过天堑,狂歌把玉杯。云迷三诏洞,月出八公台。草草齐梁代,兴亡总可哀。
-
自青芝看花至茶山憩山头石上感旧
缘山数十里,步步入香径。看花宜舆行,神逸目始定。茶山不数仞,登览撮其胜。襟湖带长岫,高下目无剩。众花争献态,卷石似得柄。大千观掌现,世界琉璃净。昔来我独赏,近乃游者竞。廿年怀卜筑,贫老苦奔迸。愧此五浮丘,后期犹可订。
-
自金陵西归至豫章发南浦亭宿黄家渡
过了重湖雪浪堆,章江欲尽淦江来。到家无此江山景,画舫行迟不用催。
-
自江下徒步至庙山
雪岭模糊积未消,云林烂漫合仍飘。一儿跨牸饮田水,几担束梅同负樵。泥滓无嗟庙山路,魂栖正避浙江潮。污人更尔缁尘远,满眼何无诗思饶。
-
社山放船
社下钟声送客船,凌波挝鼓转沧湾。横烟袅处鸡豚社,落日浓边橘柚山。八表茫茫孤鸟去,万生扰扰一舟闲。湖心行路平如镜,陆地风波却险艰。
-
自武陵舟行至德山
舍车泛兰舟,摇荡武陵水。憩装古丛林,幽胜冠南纪。当时霹雳手,掣电机在捶。钤锤今得人,宗旨振颓委。何须大雄殿,突兀踞巍址。龙蛇相混杂,衲子聚千指。齐竽一一吹,真赝见炉锤。青葱松竹阴,积翠纷可喜。春风一动摇,萧瑟鸣不已。却游德岘亭,枉渚抱中沚。襄阳今何如,风物略如此。空怀堕泪碑,愧叹羊叔子。坐令邹湛辈,名字随骥尾。胡雏窥汉疆,战哭多新鬼。王室如缀旒,寇盗结蜂蚁。而我荷宽恩,抱衅适万里。回头望中原,洒涕湿巾几。海山渺安在,澒洞鲸波里。飞仙时往来,当学长不死。
-
山中听子规
幽人自爱山中宿,又近葛洪丹井西。窗中有个长松树,半夜子规来上啼。
-
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
-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
愚公移山
...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