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记
〔明〕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沧浪亭记》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是作者应佛徒文瑛的请求而写的一篇专记。全文以不到三百字的篇幅,记述了沧浪亭的历史变迁,并通过古今对比,抒发了作者对世事变化的感慨,表现了自己对名利等的淡泊胸怀。
- 作品出处震川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明代
创作背景
《沧浪亭记》这篇文章的具体写作时间已难于确考,从行文口气判断,大约写于归有光四五十岁之间,即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至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间。沧浪亭在今苏州市南三元坊附近,是江南现存最久的古园林之一。在宋庆历年间,文学家苏舜钦因贬官来苏州,临水筑亭,名之曰“沧浪”,并写有一篇《沧浪亭记》。至明嘉靖间,有僧人文瑛来此重建沧浪亭,并求归有光写文作记,于是有了这篇散文。
相关诗词
-
沧浪亭记
...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祐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 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
-
寄题苏子美沧浪亭
闻买沧浪水,遂作沧浪人。
-
贺新凉·一棹沧浪水
一棹沧浪水。一行行、淡烟疏柳,平生秋思。多谢江东风景好,依旧美人名士。有老衲、高谈奇字。使我吴天诗料阔,策蝌文、蜾扁三千事。古香...
-
水调歌头·沧浪亭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
沧浪亭怀贯之
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望翠玲珑。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
沧浪亭故址为僧所居
一池风月十亭多,费价其如四万何。今日沧浪休问主,百年兴废本同波。煎茶又勺吴僧钵,濯足空传孺子歌。只在城南自清彻,车尘马足有谁过。
-
二十五日道祖沧浪亭落成召会
东园延袤不论亩,树梓成行俱楚楚。方池弥漫涨涟漪,藕花清酣娇欲语。临流新筑沧浪亭,斧斤断手邀落成。苏家风月旧无价,千金买得亭和名。穹庐饮马吴江水,长洲万井红烟起。齐云楼观委寒灰,那有相家歌舞地。稽山别乘今豪英,肯将胜事颓家声。青毡旧物今在眼,仿...
-
蝶恋花·独向沧浪亭外路
独向沧浪亭外路,六曲阑干,曲曲垂杨树。展尽鹅黄千万缕,月中并作濛濛雾。一片流云无觅处,云里疏星,不共云流去。闭置小窗真自误,人间夜色还如许。
-
游沧浪亭诗
丘壑园林得我惊,兹游便足了馀生。飞来嶓冢横空翠,流出沧浪彻底清。探讨不遗幽士力,招邀难得主人情。波间渔父还知否,已挂朝冠不濯缨。
-
沧浪亭
窜逐本无罪,羁穷向此忘。野烟含怅望,落日满沧浪。乱草荒来绿,幽兰死亦香。楚魂招不得,秋色似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