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寄远
〔唐〕
惆怅(1)时节晚,两情千里同。
伤感啊,已经是晚秋时节了,我们俩的感情也是这样,说什么都晚了!
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
分离时的愁恨却还未消散,秋风却正扫去庭前树木的枯叶。
燕影(1)动归翼,蕙香(2)销故丛。
当燕子飞动双翼回归的时候,蕙兰花丛中的香气早已消失了。
佳期(1)与芳岁(2),牢落(3)两成空。
美好的时光、美丽的年华,都已经双双零落成空。
小提示:白居易《感秋寄远》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感秋寄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作者写给恋人湘灵的一首情诗。此诗首联点题,表明已经一年已经到了深秋,诗人伤感他们两人的恋情;颔联抒发了分离时的愁恨;颈联以燕子与蕙兰分别比喻作者和恋人,暗示他们之间发生恋爱的悲剧;尾联发出惆怅之叹,诗人已经明白他们结婚之希望渺茫。全诗律法严整,颔联与颈联用比喻的手法,借景抒情,含而不露地表达出诗人的痛苦和思念。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 创作年代唐代
创作背景
《感秋寄远》此诗作于贞元二十年(804)的秋天,是一首写给诗人初恋湘灵的情诗。
唐建中三年(782)白居易十一岁时,因避家乡战乱,举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符离,在那里他与一个比他小四岁的邻居女子湘灵青梅竹马,朝夕不离,后来二人坠入情网。白居易十九岁写成《邻女》诗,表达了对湘灵的爱情。贞元十四年(798),白居易二十七岁,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因此离开了湘灵。贞元十六年(800)初,白居易二十九岁考上进士,回符离住了近十个月,而母亲则以门第不般配的理由拒绝了他与湘灵的结婚要求。要离开符离了,要再次和湘灵分离,他痛不欲生。贞元二十年(804)秋,白居易在长安做校书郎,准备举家迁址长安,在离开符离时,母亲竟然不允许他和湘灵见面。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来抗争,《感秋寄远》正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写就的。
相关诗词
-
题奚徵君墨梅为邱少尹并寄怀奚君
...处,有此幽光贯骨冷。似恐仙人太寒瘦,转怜春女媚桃杏。双桨绿波横水渡,一抹朱霞暮山景。终嫌多丽工世情,不如独行抱深省。题诗寄远慰海角,怀人骤雨响天井。是时秋气动泽国,凉风西湖皱千顷。樵夫未归花里屋,先役吟魂度梅岭。奚生应...
-
惜馀春慢·秋日远峰亭感旧
丛桂香妍,海棠睡足,亭院秋光如水。双亲昼锦,棠棣敷荣,雏燕成行花底。也学刻烛分题,翠管牙签,硬黄摩字。但妆成画阁,炉爇芸烟,衫裁杏子。回首处、墓木云封,沙堤月冷,隔四十年前事。池塘梦远,雁序风高,天外鱼书难寄。独我泥途輱轲,病鹤摧颓,孤鸾憔悴。步苍...
-
南吕·架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
【闺情】才郎远送秋江岸,斟别酒唱阳关,临岐无语空长叹。酒已阑,曲未残,人初散。月缺花残,枕剩衾寒。脸消香,眉蹙黛,髻松鬟。心长怀去后,信不寄平安。拆鸾凤,分莺燕,杳鱼雁。对遥山,倚阑干,当时无计锁雕鞍。去后思量悔应晚,别时容易见时难。【闺中闻杜鹃】...
-
和鹏举赴滁阳道中述怀见寄二首·其二
峨峨北岩山,上轶雨与云。下有蕙与兰,芃芃扬秋芬。君子在远道,怀思极忧勤。眷言感时泽,亦复伤暌分。念兹恺惠性,化者将同薰。由来金玉姿,不如萧艾群。逝将媲贞美,庶以怡朝曛。
-
定交诗二首效鲍明远体呈晁无咎·其二
...尘,水深山峨峨。满堂悦秦声,君独用此何。平分感秋节,空阔湛金波。定夜百虫息,高论听悬河。执揽北斗柄,斟酌四时和。破屋仰见星,得子喜且多。危柱无安弦,野水自盈科。成道在礼乐,成山在丘阿。收此桑榆景,相从寄琢磨。开怀溟海阔,百怪出蛟鼍。闭藏愿自爱,惊...
-
清平乐·题家书后寄外
宵深倦绣。细数铜壶漏。剔尽釭花红似豆。人比影儿还瘦。窗前悔种梧桐。飘摇易感秋风。欲写音书寄远,天边盼断飞鸿。
-
满江红·秋夜有感
一晌清凉,西风起、吹来帘幕。恰又是、虫鸣四壁,虚澄小阁。怪底秋声偏著耳,窗前淡月还同昨。叹年来、何处寄愁心,腰如削。乡梦远,浑难托。琴书案,全抛却。但消磨羁旅,壮怀牢落。百岁韶华弹指事,鸿回燕去空漂泊。问襟期、原不让男儿,天生错。
-
籁轩次秋日偶成韵寄怀二首如数奉答·其二
愔愔独处谢群游,楚客情多易感秋。远道有怀空采菊,乱山无处不遮楼。磨人笔墨何时了?过眼风光只梦留。瑶瑟为君弹换调,安心随遇且自由。
-
鄂寓有感,寄赠姜君研云二首·其二
淮海维扬次第游,今来又泊武昌舟。洞庭秋色浮空远,汉口江声入夜遒。自历红羊长作客,为寻黄鹤独登楼。归程代我殷勤数,遥念高堂有白头。
-
寄友
谁谓相去远,盈盈一水间。欲渡无津梁,中情何由殚。秋怀多感慨,抚衿起长叹。岩风堕朝露,轻云冒遥山。群芳尽摇落,孰与坚岁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