滟滪堆赋
〔宋〕
世以瞿塘峡口滟滪堆为天下之至险,凡覆舟者,皆归咎于此石。以余观之,盖有功于斯人者。夫蜀江会百水而至于夔,弥漫浩汗,横放于大野,而峡之大小,曾不及其十一。苟先无以龃龉于其间,则江之远来,奔腾迅快,尽锐于瞿塘之口,则其崄悍可畏,当不啻于今耳。因为之赋,以待好事者试观而思之。
天下之至信者,唯水而已。江河之大与海之深,而可以意揣。唯其不自为形,而因物以赋形,是故千变万化而有必然之理。掀腾勃怒,万夫不敢前兮,宛然听命,惟圣人之所使。
余泊舟乎瞿塘之口,而观乎滟滪之崔嵬,然后知其所以开峡而不去者,固有以也。蜀江远来兮,浩漫漫之平沙。行千里而未尝龃龉兮,其意骄逞而不可摧。忽峡口之逼窄兮,纳万顷于一杯。方其未知有峡也,而战乎滟滪之下,喧豗震掉,尽力以与石斗,勃乎若万骑之西来。忽孤城之当道,钩援临冲,毕至于其下兮,城坚而不可取。矢尽剑折兮,迤逦循城而东去。于是滔滔汩汩,相与入峡,安行而不敢怒。
嗟夫,物固有以安而生变兮,亦有以用危而求安。得吾说而推之兮,亦足以知物理之固然。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滟滪堆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纪行赋。此赋作者对滟滪堆提出了不同于世人的独特见解,解释了滟滪堆有功于人的原因,阐发了世事“有以安而生变,亦有以用危而求安”的道理,显示了哲学家、政治家的眼光。全赋行文层层深入,句式灵活,少用典故,语言平易而生动,气势恢宏而急缓有致,体现了作者青年时代的文风。
创作背景
北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苏轼还乡为母亲程夫人守制期满后,和父亲、兄弟一起,取道长江,经三峡而去汴京(开封),路途之中创作了三篇赋:《滟滪堆赋》、《屈原庙赋》和《昆阳城赋》。《滟滪堆赋》是作者见到长江有名的险恶之地滟滪堆之后创作的。
相关诗词
-
滟滪堆
滟滪之石谁劖镌,恶骇天下形眇然。客行五月潦始涨,但见匹马浮黄湍。时时吐沫作濆淖,灂灂有声如粥煎。蜀江西来已无路,凿山作浍方成...
-
戊申冬舟过英州阻风追忆行役之难因赋北风篇
...辛苦事,欲暂息舟中。买船上水撑逆浪,不吹南风吹北风。北风怒号船头裂,北风怒号牵枝折。出门便得羁旅愁,人生那可轻离别。我闻滟滪堆难平,巴字猿声不可听。少年未肯寻常老,山川虽险心犹横。又忆当时瀚海归,寒沙万里无征衣。黑海海水与天阔,心知入水终难活。不...
-
滟滪堆
...捩执要。乘波趁奔腾,捎濆避攻剽。冬喜鲸牙拔,夏怵虎尾蹈。奖功归神明,惩罪示形貌。大濒牛马危,小受龟鳖吊。庾公祷或灵,苏子赋惟妙。飞仙挟游敖,磐石坐垂钓。
-
滟滪堆
江中石屏滟滪堆,鳖灵夏禹不能摧。深根百丈无敢近,落日纷纷凫雁来。何人磊落不畏死,为我赤脚登崔嵬。上有古碑刻奇篆,当使尽读磨苍苔。此碑若见必有怪,恐至绝顶遭风雷。
-
咏滟滪堆
滟滪崔嵬百万秋,年年出没几时休。未容寸土生纤草,能向当江覆巨舟。无事便腾千尺浪,与人长作一堆愁。都缘不似蟠溪石,难使渔翁下钓钩。
-
滟滪堆
滟滪堆头一叶舟,半年人共水东流。平生快意才如此,不数东南数十州。
-
滟滪堆
河有砥柱山,江有滟滪堆。此皆一当百,转激生风雷。碎石所积成,根结元气胎。崭如太古木,历劫逃天灾。扁舟出当中,一触愁崩摧。如象复如马,涨流益喧豗...
-
滟滪堆
...争入一线夔门天。夔门偪仄不肯受,回波卷浪青云巅。白盐赤甲互掎角,日与水斗寻戈鋋。巴蜀雪消春涨发,何人敢放东吴船。奇哉峡口滟滪石,巍然独立江中间。白帝逶迤作屏幛,瞿塘环绕如晶盘。千溪万壑雷电激,中流一柱来当前。有时如象又如马,出没变化难言诠。江流...
-
滟滪堆
巨石当江冲,江水皆倒还。夏秋水石斗,怒浪高于山。长年欲下峡,防石如防奸。乘流一无备,拳石皆险艰。独使滟滪誇,千载不可删。
-
再题离堆
蜀眼遥通滟滪堆,洑旋天地暗涛回。炊烟合遝看云起,堰水奔流挟雨来。峭碧倒窥下飞瀑,龙渊寂听隐惊雷。滥觞一泻波澜壮,始信夔门禹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