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十月二日马上作
〔清〕
一帽(1)红尘(2),行来韦杜(3)人家北。满城风色,漠漠(4)楼台隔。
帽上积着城市中的风尘,我来到都城的城北。城中正刮着大风,卷起尘土,满城都漠漠一片,人家的楼台隔着尘土,模糊不清。
目送飞鸿(1),景(2)入长天灭。关山(3)绝,乱云千叠,江北江南雪。
我仰望飞雁,直到雁影消失在遥远的天空中。天边的山脉一线,云层重重叠叠,要下雪了,这雪花将洒遍大江南北。
小提示:龚自珍《点绛唇·十月二日马上作》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点绛唇·十月二日马上作》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写作者来到都城的城北,遇上北京冬春之际,大风扬沙,尘土满天,极富地域风情。下片写作者目送飞鸿 ,远望被云、山遮断的地方,推想应是千里飞雪的江南故乡。这首词显示他厌弃京中豪门的权势,同时思念南方的故乡。意境浑茫,感情沉郁。
- 作品出处怀人馆词选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点绛唇
- 创作年代1811年
创作背景
在《怀人馆词选》中这首词的前一首为嘉庆十六年(1811年)辛未六月所作的《水调歌头·风雨飒然至》,而第二年嘉庆十七年壬申(1812年)四月,龚自珍已经南下。就词中“韦杜”、“江北江南雪”等词句,可知这首词所写为北京冬日,故必为嘉庆十六年(1811年)初冬在北京时所作。当时作者随父居京,放眼满城的高贵门第,却感到自己堕染“红尘”,难免遥远相隔之慨。于是寄心事于飞鸿远灭的长天之境,又深切怀念起“江北江南雪”的故乡。二十岁的作者,在这年的十月二日骑马出游而写了这首词。
相关诗词
-
庚申四月六日马上口占
圣皇恩重恤狂愚,待罪山城岁已踰。更入西门三百度,便须跨马上成都。
-
三文祠堂七月二日礼成作·其四
卜筑虽殚岁月勤,事于州县不相闻。祠田更拟图升斗,要与春秋祭二分。
-
三文祠堂七月二日礼成作·其三
在三之义父师均,往事追怀等念亲。当日西轩同社友,相看白发只三人。
-
点绛唇·对月怀表妹
月落乌啼,今宵提起心先碎。无凭鳞羽。逾觉人憔悴。目极烟迷,望断家门路。携琴处。海棠花底,共赋伤春句。
-
点绛唇·丙子夏日村墅
长昼方炎,画梁归喘寻泥燕。桔槔声断,露稻幽香遍。倚树当风,欲比闲云倦。苹花院,小池波浅。绿上窗纱半。
-
癸丑十月二日上天竺寺祈晴
金泥滑滑溅雕鞍,虔走禋祠谒宰官。积雨水添湖面阔,久阴云护岭头寒。妨收是处田家苦,开霁何时后土乾。现出日光须佛力,少令忧国寸心宽。
-
点绛唇·十日春风
十日春风,吹开一岁间桃李。南柯惊起。归踏春风尾。世事无凭,偶尔成忧喜。歌声里。落花流水。明日人千里。
-
三文祠堂七月二日礼成作·其二
明星落处是溪边,回首如今四十年。清晓深衣来会拜,人无少长识师传。
-
三月晦日江上作
杜鹃声里瘴云低,江上轻寒透敝衣。九十春光今日过,三千客路几时归。桐花门巷空残雨,燕子楼台又落晖。海内交游俱白发,相思莫遣信音稀。
-
十月二日宝应舟中夜梦先君手赐一狐裘仰视慈颜似怜其远行者梦回伤感悲不自胜
故园归梦夜初寒,恍若平生语笑驩。膝下狐裘亲手赐,似怜风雪上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