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宋〕
一轮秋影转金波(1),飞镜(2)又重磨。把酒问姮娥(3):被白发、欺人奈何(4)?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1)去桂(2)婆娑(3),人道是、清光更多。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小提示: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 作品别称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
- 作品出处全宋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太常引
- 创作年代1174年
创作背景
据词题可知,《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此词当作于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中秋夜,为赠友之作。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苏省南京市。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起初始终坚持投降路线的宋高宗赵构传位于其族侄赵昚(孝宗),一时之间,南宋朝野弥漫着准备抗战的气氛。但经“符离之败”,“隆兴和议”,事实证明赵昚也是畏敌如虎的投降派。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作者上赵昚《美芹十论》;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上宰相虞允文《九议》,七年之内,连同另两篇,四次奏议,慷慨激昂,反复陈说恢复之事,但始终冷落一旁,未被采纳。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作者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相关诗词
-
临江仙·中秋夜游秦淮水榭
三载红桥旧路,轻尘暗换年华。依然灯火照香车,玉箫吹子夜,明月在谁家?几度青衫泪湿,重来破帽檐斜。殢人风景又天涯。垂杨空系马,流水有归鸦。
-
中秋夜月
曾闻太姆会群仙,霞缛云絪敞绮筵。齐唱《人间可哀曲》,却忘天上是何年。横争丛博拚孤注,醉掷陶轮碎大千。剩取山河月中影,不成沧海不成田。
-
庚午中秋夜始识罗少珊文仲于矮屋中遂偕诗五共登明远楼看月少珊有诗作此追和时癸酉孟秋也
...高插南斗南。钲声鼓声宵戒严,我来不避官吏嫌。蹑衣径上梯百尺,凭栏要到塔七尖。天风吹衣怕飞去,汝我左右相扶搀。织云四卷天不夜,空中商悬圆明蟾。沈沈矮屋万行瓦,昨者煮海今堆盐。回头却望望东海,濛濛烟气团蔚蓝。其馀人家亿万户,水波不动澄空潭。三更...
-
太常引·玉人愁道远行难
玉人愁道远行难。风雪怕衣单。日落到姬山。先去看、梅花倚阑。新词半卷,泪痕淹透,来与赵郎看。何忍便空还。第一夜、孤眠最寒。
-
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谟蔡大
独坐对月心悠悠,故人不见使我愁。古今共传惜今夕,况在松江亭上头。可怜节物会人意,十日阴雨此夜收。不惟人间重此月,天亦有意于中秋。长空无瑕露表里,拂拂渐渐寒光流。江平万顷正碧色,上下清澈双璧浮。自视直欲见筋脉,无所逃遁鱼龙忧。不疑身世在地上,只恐槎...
-
太常引·光阴迅速不停留
光阴迅速不停留。春去又还秋。展破皱眉头。且唱和、仙歌散忧。百年短景,争名竞利,图恁惹闲愁。休恁苦贪求。但得过、随缘便休。
-
太常引·过杨家园
绿杨当日系青骢,人在少年中。裙屐自雍容,一掷万钱囊不空。酒阑灯灺,宵深更静,携手倚熏笼。顾盻亦春风。那知再来成秃翁。
-
齐天乐·中秋夜怀梅溪
...。孤光天地共影,浩歌谁与舞,凄凉风味。古驿烟寒,幽垣梦冷,应念秦楼十二。归心对此。想斗插天南,雁横辽水。试问姮娥,有谁能为寄。
-
中秋夜宿舞阳精舍
居心纯静眼无尘,此夜清光遍广轮。乖隔谩嗟千里共,澄明还是一年新。已抛世外无穷事,独喜尊前见在身。却忆帝城通夕看,清歌百阕会三人。
-
三段子·次韵苏粹中寄咏筠庄
...下游鱼可数。纵窈窕、云关长启,寂寂谁争子所。世上丹毂朱缨,春梦觉、南柯何许。况荣枯无定,中有欢离愁聚。尽笑我、诧盘中趣。为续昌黎赋。会有人,秣马膏车,相属一尊清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