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黄徐州

陈师道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姓名曾落荐书中,刻画无盐自不工。

一日虚声满天下,十年从事得途穷。

白头未觉功名晚,青眼常蒙今昔同。

衰疾又为今日别,数行老泪洒西风。

作品简介

《别黄徐州》是北宋诗人陈师道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作者临离徐州时告别州守黄氏之作,表述了他的境遇,抒发了惜别的情谊。起联言自身曾蒙时贤推荐,次联谓身负虚名,十年从事学政,落得个落职的处境。三联说到当今,表明虽鬓有白发,还想有所作为,感谢对方青眼相看,一贯如此。末联收结到话别,面对秋风,凄然泪下。全诗向友人直倾襟府,感慨沉挚。

创作背景

陈师道自幼励志好学,工于文墨,受到文坛前辈曾巩、苏轼等称赏引荐,但他进非科第,仕途坎壕,特别“其罢而归彭城,家益穷空。”(谢克家《后山居士集序》)陈师道在颍州州学落职之后移居徐州,因家境困难,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不得不赴曹州寄食其岳父曹州知州郭概处,《别黄徐州》此篇是临离徐州赴曹州时告别徐州州守黄氏之作。

  • 赏析

诗开头“姓名曾落荐书中”两句,是说他自己的姓名,曾落在当时名流的荐书之中,而他学诗有年,还未能做到恰如其分,因而有“自不工”之感。首句运用元稹诗“名落公卿口”和杜甫诗“名玷荐贤中”的句意。次句用《晋书·周觊传》“刻画无盐,唐突西施”的典故,表示作诗尚未全工,有愧所得的称誉。接着三四两句:“一日虚声满天下,十年从事得途穷。”前句是说:一朝得有虚名,由苏轼、傅...

展开全部
陈师道

陈师道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苏门六君子”之一

陈师道(1053—1101),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境困窘。早年学文于曾巩,绝意仕进。元祐(1086-1094)初期,因苏轼等人举荐,任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诗学杜甫,苦心锤炼,质朴苍老,深受黄庭坚推重。为江西诗派代表性作家,常与苏轼、黄庭坚等唱和。有《后山先生集》、《后山谈丛》。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