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好轩记

袁枚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所好轩者,袁子藏书处也。袁子之好众矣,而胡以书名?盖与群好(1)而书胜也。其胜群好奈何(2)?曰:袁子好(3),好葺屋(4),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名人字画,又好书。书之好无以异于群好也,而又何以书独名?曰:色宜少年,食宜饥,友宜同志,游宜清明,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过是(5)(3)矣。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而其事又无尽,故胜也。

所好轩,是我藏书的书房。我的爱好很多,为什么要独独把自己对书的爱好称为“所好”呢?那是因为和其它的爱好相比,我对书的爱好更强烈一些。为什么我对书籍的爱好超于所有嗜好之上呢?我喜欢美食,喜欢修建房屋,喜欢游玩,喜欢结交好友,喜欢花竹泉石,喜欢珪璋彝尊这些贵重的礼器酒器,喜欢名人字画,当然还有书。对书的爱好与对其它的爱好没什么区别,为什么独独因为爱好书而命名“所好轩”呢?那是因为:少年时才能好美色,肚子没饱才能好美食,交朋友必须找志同道合的,出去游玩最好在清明节前后,对宫室花石古玩的爱好也就是在刚购买的时候,没过多久就不新鲜了。而书这种东西,无论是少壮、老病、饥寒、风雨,不受限制,爱好无有止境。

虽然,(1)众好而昵焉,此如辞狎友(2)而就严师也,好之伪者也。(3)众好而从焉,如宾客散而故人尚存也,好之独者也。昔曾皙嗜羊枣(4),不嗜脍炙也,然谓之嗜脍炙,曾皙所不受也。何也?从人所同也。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

即使是这样,拒绝其他的爱好而加倍爱好书,就像是谢绝了关系密切而行为不庄重的朋友,去寻找严厉的老师一样,爱好得有点假。结束了其他的嗜好而加倍爱好书,就像是宾客在席间散去而老朋友留了下来,爱好的有些偏狭。从前曾皙特别爱吃羊枣,不爱吃烤肉,但是说到爱吃烤肉,曾皙却不接受,为什么呢?(是因为)依从了大家共同的爱好。我其他的爱好是依从别人,只有爱书是依从自己。所以把我的“所好”归于书也就是本来应该的了。

余幼爱书,得之苦无力。今老矣,以(1)易书,凡清秘之本(2),约十得六七。患得之,又患失之。苟患失之,则以“所好”名轩也更宜。

我小时候就喜欢书,可惜那时苦于无法得到。现在我老了,用俸禄买书。宫廷中收藏的所有图书,我差不多收藏了十分之六七。以前担心得不到书,现在我又怕丢了书。只是怕丢失这一点,以“所好”命名我的书屋也自然是应该的了。

小提示:袁枚《所好轩记》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所好轩记》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首先写作者所好,所好甚多,但更好书;继则进一步说明其它所好同世人,但好书独甚;最后指出轩名是由好书而来。作者在谈及爱书的同时,公开宣称自己还“好味、好色、好葺屋”等,有悖于当时士大夫阶层的窒欲说教,可见其洒脱处世、不屑世俗的思想。文章层层递进,突出主题,不拘一格,信手写来,文字简洁,畅达自如。

创作背景

乾隆十九年(1754年),袁枚彻底脱离官场,隐居小仓山下的随园。随园经过他的几度修葺,颇具规模。《所好轩记》这篇文章是他为自己在随园的藏书处所好轩写的一篇记文。

袁枚

袁枚

清朝诗人,性灵派三大家

袁枚(1716一1797),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等。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