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祠记
〔明〕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益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象祠记》是明代思想家、文学家王守仁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借苗人翻修象祠一事,引出议论。象之所以被苗民祭祀,是因为他在舜的感化下改恶从善,作者宣扬了“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观点,即君子应该修身正德,以德感化天下人,具有激励人改过向善的积极意义。作者从具体的事实得出抽象的结论,并以此作为立论的依据,是其心学思想的反映,可谓小处见大,立意不凡。全文构思巧妙,见解独特。语言平正典雅,能引经据典为论点作注脚,此又一特色。但是文中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创作背景
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领袖。象,是舜的同父异母兄弟,在父亲瞽瞍的支持下,多次企图杀害舜,但都没有成功。舜不计前嫌,继位后仍封他为有鼻国国君。众所周知,虞舜的弟弟象不仁不善,作为一个反面人物没有人愿意纪念他,唐人就曾拆毁过有鼻象祠,可灵博山仍然有许多苗人在恭恭敬敬地祭祀他。唐朝毁象祠后800年,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贵州直宣慰使安贵荣顺苗民之求重修象祠,并请谪居贵州修文龙场的王守仁作文。王守仁应宣慰使请求写下这篇《象祠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关诗词
-
济宁南池杜工部新祠诗为沈椒园同年作
...既类彩虹偃,池水亦似青铜磨。幡幡老树杂新树,叶虽落尽留枝柯。三间瓦屋照寒日,门榜高揭字擘窠。问谁为此祀工部,座斫山骨陈象牺,守祠老人说颠末。昔岁使者来仁和,东阳裔孙癖好古,南池百度停骖騧。叹息杜公旧游地,无人构屋理则那。捐金诛茅辟荒秽,架木筑土...
-
英德邵守之纲记予衰颜戏题数语
使君燕颔虎头,法当万里封侯。宜伯蜀而之广,绘象祠于两州。铃阁虽非麟阁,胡为画此猕猴。亦如杭人效穆仲,献笑于坡代俳优耶。
-
九日同剑川诸子登马坑诸山望九峰道南祠记事
南平县北重阳至,强起登高风雨朝。乌帽黄花修旧事,风流人物忆前朝。东南形胜山川固,闽粤衣冠气象饶。千树早霜寒自积,一潭秋水澹相摇。汉王俎豆还宫庙,刘守勋名已寂寥。群盗檄书随处满,万方兵甲几时销。年荒白昼三军噪,日远...
-
宜黄县县学记
...于一家,一家之行修,移之于乡邻族党,则一县之风俗成,人材出矣。教化之行,道德之归,非远人也,可不勉与!县之士来请曰:“愿有记。”其记之。十二月某日也。
-
寄题须记亭
橙橘年年熟,青黄满故枝。坡仙自有见,妙语寄新诗。好处须令记,欲记难为辞。公意非我意,我乐公不知。体会在何所,请观濠上时。
-
寄怀丹霞记汝书记
壁立千峰不可攀,悬藤垂绠到人间。僧祇茧足多年力,记室科头尽日闲。开槛时临飞鸟背,扶筇定傍夕阳还。随缘且就支公乐,何处高风为买山。
-
题西山生祠壁
举世知公不爱名,湘人苦欲置丹青。西天又出一活佛,南极添成两寿星。几百年方钟间气,八千春愿祝修龄。不须更作生祠记,四海苍生口是铭。
-
谒陆象山先生祠
崇祠孤涌万峰裹,白昼冥冥乱烟锁。客行畏湿此少休,茶灶松房安插妥。图书万卷藏何处,但见灵台一寸炬。静坐不觉身堕空,乾坤俨另辟门...
-
贵溪谒象山先生祠·其一
道在人心自不忘,象山高与此溪长。梅花已算馀三百,谁为先生一瓣香。
-
记象入室事·其二
猛象咆哮君合避,只须屏息坐帷中。汉舟几覆心无怖,记取程家主一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