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于贞元十九年(803年)上书皇上期望减免百姓赋税的状。文章开篇描写严重的灾情,接着将皇帝的仁德与百姓的苦难交织在一起叙写,构成强烈的对比。作者认为造成这一严重情况的原因,是地方官吏横征暴敛的结果,最后请求皇帝特敕京兆府停征今年京畿地区的税收。文章记述清晰,形象生动,直言不讳,感情强烈;多用当时口语,明白晓畅。此外,叙述具体,运用比喻,形象生动。
创作背景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冬,时韩愈三十六岁,在京任监察御史。韩愈到御史台后,正好遇到朝野关注的两件大事:一是当时由宦官把持的“宫市”和“五坊小儿”之害,再次激起京城百姓的愤怒和反对。第二件事是韩愈擢迁监察御史之际,恰值关中遭受严重旱灾。然而,京兆尹李实为邀功取宠,一面欺瞒朝廷,一面横征暴敛,使灾情愈演愈烈。韩愈见此,忧心如焚,决心上书朝廷,为民请命,以减缓税赋。他为了弄清灾情的实际程度,便约同张署和李方叔二人,下到京城附近的农村去亲自察看,只见沿途到处是逃荒要饭的饥民和饿死路边的尸体,人们衣不遮体,不仅卖儿卖女,拆房卖地,而且竟以人尸充饥,更加痛心疾首,当晚回到署衙,便写下这篇为民请命的奏章。
相关诗词
-
《十月朔日蒙御史台颁至洪武九年历日十六喜而有赋》拼音版
洪武九年春,仪台宝历新。远从乌府送,如见凤图陈。万国同正朔,千官仰北辰。彤廷先进早,犹忆侍班晨。
-
《儒有萨氏子者家无田囊无储始以进士入官为京口录事长行南台辟为掾继而御史台奏为燕廉访架阁官岁馀迁知闽海廉访事又岁馀诏进河北廉》拼音版
...微波漾漾风徐徐,新凉拂拂飘裙裾。阿母今年五十馀,清晨理发云满梳。起居俨重夫人如,有子在官名在儒。奉母禄养南北区,晨昏不忍离斯须。荆楚燕赵闽越吴,今年去官东海隅。北上咫尺天子都,官船轧轧如安车。阿母坐卧同家居,清溪夜泊不用挐。坐母船上重褥铺,芙蓉...
-
《题李半村晒蓑台》拼音版
松枝宿雨碎滴下,野鹤巢边多水禽。不见蓑衣台上晒,来人自起钓鱼心。
-
《极论》拼音版
下有黄泉上有天,人人许住百来年。还知虚过死万遍,都似不曾生一般。要识明珠须巨海,如求良玉必名山。先能了尽世间事,然后方言出世间。
-
《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其四·柏》拼音版
故园多珍木,翠柏如蒲苇。幽囚无与乐,百日看不已。时来拾流胶,未忍践落子。当年谁所种,少长与我齿。仰视苍苍干,所阅固多矣。应见李将军,胆落温御史。
-
《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其一·榆》拼音版
我行汴堤上,厌见榆阴绿。千株不盈亩,斩伐同一束。及居幽囚中,亦复见此木。蠹皮溜秋雨,病叶埋墙曲。谁言霜雪苦,生意殊未足。坐待春风至,飞英覆空屋。
-
《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其二·槐》拼音版
忆我初来时,草木向衰歇。高槐虽惊秋,晚蝉犹抱叶。淹留未云几,离离见疏荚。栖鸦寒不去,哀叫饥啄雪。破巢带空枝,疏影挂残月。岂无两翅羽,伴我此愁绝。
-
《御史台柏下有丛竹久荒杂殿中刘中叟洗之监察孙君孚有诗知杂事刘某次韵》拼音版
老柏寒昂藏,丛筱下纷列。未须论晦明,均敢犯霜雪。尘埃深蔽埋,芜蔓困笼结。槁悴屈子容,饥癯伯夷节。殿中秉高义,利刃勇分别。病谷除蒿稂,蚀月救吞齧。还君岁寒姿,清风自交彻。念昔绕荒栏,三叹生慕悦。重来十五年,笑...
-
《日升霞举诗为邑侯裒谷孙公览揆而赋也侯以壬戌秋八月分城南海以乙丑秋八月课绩罗浮时都御史台御史台未获交承故侯之最未上而玺书未》拼音版
...。罨画溪头拥浮玉,四安八座钟灵淑。九龙东走笠泽西,狼北狐南光煜煜。栏干三百真垂虹,谁挹金波濯玉龙。角亢仙人坐奎壁,前身子乘今兴公。应期名世由天锡,五百年来侯即一。金声曾赋赤城霞,绛帐曾传田氏易。凌云彩笔正翩翩,掉鞅文坛四十年。五车已饱三馀力,一...
-
《嘉州读邸报见张叔文由御史台主簿改著作佐郎依旧在台》拼音版
惊闻除目到遐荒,病眼偏明喜倍常。古节旧如台柏直,青衫新惹阁芸香。中庐夜宿群经蠹,北户朝趍满简霜。主簿虽卑官渐紧,近来应有谏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