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于贞元十九年(803年)上书皇上期望减免百姓赋税的状。文章开篇描写严重的灾情,接着将皇帝的仁德与百姓的苦难交织在一起叙写,构成强烈的对比。作者认为造成这一严重情况的原因,是地方官吏横征暴敛的结果,最后请求皇帝特敕京兆府停征今年京畿地区的税收。文章记述清晰,形象生动,直言不讳,感情强烈;多用当时口语,明白晓畅。此外,叙述具体,运用比喻,形象生动。
创作背景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冬,时韩愈三十六岁,在京任监察御史。韩愈到御史台后,正好遇到朝野关注的两件大事:一是当时由宦官把持的“宫市”和“五坊小儿”之害,再次激起京城百姓的愤怒和反对。第二件事是韩愈擢迁监察御史之际,恰值关中遭受严重旱灾。然而,京兆尹李实为邀功取宠,一面欺瞒朝廷,一面横征暴敛,使灾情愈演愈烈。韩愈见此,忧心如焚,决心上书朝廷,为民请命,以减缓税赋。他为了弄清灾情的实际程度,便约同张署和李方叔二人,下到京城附近的农村去亲自察看,只见沿途到处是逃荒要饭的饥民和饿死路边的尸体,人们衣不遮体,不仅卖儿卖女,拆房卖地,而且竟以人尸充饥,更加痛心疾首,当晚回到署衙,便写下这篇为民请命的奏章。
相关诗词
-
《题李半村晒蓑台》拼音版
松枝宿雨碎滴下,野鹤巢边多水禽。不见蓑衣台上晒,来人自起钓鱼心。
-
《极论》拼音版
下有黄泉上有天,人人许住百来年。还知虚过死万遍,都似不曾生一般。要识明珠须巨海,如求良玉必名山。先能了尽世间事,然后方言出世间。
-
《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其四·柏》拼音版
故园多珍木,翠柏如蒲苇。幽囚无与乐,百日看不已。时来拾流胶,未忍践落子。当年谁所种,少长与我齿。仰视苍苍干,所阅固多矣。应见李将军,胆落温御史。
-
《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其一·榆》拼音版
我行汴堤上,厌见榆阴绿。千株不盈亩,斩伐同一束。及居幽囚中,亦复见此木。蠹皮溜秋雨,病叶埋墙曲。谁言霜雪苦,生意殊未足。坐待春风至,飞英覆空屋。
-
《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其二·槐》拼音版
忆我初来时,草木向衰歇。高槐虽惊秋,晚蝉犹抱叶。淹留未云几,离离见疏荚。栖鸦寒不去,哀叫饥啄雪。破巢带空枝,疏影挂残月。岂无两翅羽,伴我此愁绝。
-
《登金陵凤凰台》拼音版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拼音版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
《望江南·超然台作》拼音版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
《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拼音版
几年回首梦云关,此日重来两鬓斑。点检梁间新岁月,招呼台上旧溪山。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一笑支郎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
-
《论语·14《宪问篇》》拼音版
...:“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