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是北宋诗人苏轼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回顾了诗人被流放到南方的经历,表现了他北归的兴奋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襟怀。全诗多次运用“比”的手法,韵味深远。
- 作品出处东坡全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1100年
创作背景
绍圣元年(1094年),宋哲宗亲政,蔡京、章惇之流执掌朝政,专整元祐旧臣;苏轼更成了打击迫害的主要对象,一贬再贬,由英州(州治在今广东英德)而至惠州,最后远放儋州(州治在今广东儋县,辖境在今海南),前后七年。直到哲宗病死,才遇赦北还。《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这首诗,就是元符三年(1100年)六月自海南岛返回时所作。
相关诗词
-
《十一月二十日夜陪我公校阅所抄唐人绝句诗因拟作五首奉献·其二》拼音版
灯窗翻阅久,丹墨校雠多。总喜珠还浦,谁疑豕渡河。
-
《四月二十四日渡海》拼音版
泱泱勃澥意如何,腾碧翻金眼底过。出世祇应亲日月,浮生从此藐山河。南归不用怀吾土,东去谁能挽逝波?爱煞滔天露孤岛,弃船聊欲上嵯峨。
-
《十月二十日夜见城南火,翌晨即事》拼音版
官默默,民忙忙。南门不守守江塘,黑夜红烧贼入疆。贼入疆,心仓皇。山无色,日寒霜。一步一嗟可奈何,但闻悽悽切切野哭泪汪汪。是时我心抑郁若王郎,直欲身入九霄问彼...
-
《四月二十日夜起》拼音版
坐觉楼前江水深,江风收雨动高林。半规凉月通宵色,一枕劳生向晓心。故里欲归真自誷,幽忧为疾独难禁。好怀不惜消沈尽,那向人间罪陆沈。
-
《记六月二十日湖上所见》拼音版
羽客相携六一泉,炎歊立变晓凉天。陈朝古桧参天瘦,和靖孤坟傍竹偏。却向苏堤剥新芡,更寻萧寺听寒蝉。长吟小醉归来晚,足底清风似欲仙。
-
《六月二十八夜雨中感事》拼音版
乱雨敲窗落碧梧,更闻栖鸟夜惊呼。欲成一梦非容易,却为醒时尚有吾。
-
《六月二十日》拼音版
天涯明月见秋风,错莫谁惊碧树空。岂意楚山招隐处,尽归蜀客广骚中。钓鱼聊尔针方直,乞米茫然帖自工。独卧南轩听南涧,蛮花犹作杜鹃红。
-
《六月二十日梦中作七夕诗觉而忆其全篇录以纪异》拼音版
凉色晚幽幽,疏梧知早秋。古来传帝子,今夕会牵牛。大泽生明月,苍崖带远流。凭高语天上,何事有离愁。
-
《阴历六月二十六夜大风雨诗以志异》拼音版
赤云夹日翔,飓母空中舞。夜来风大作,吹万声熛怒。初如奏笙竽,继若鸣金鼓。倏忽啼鬼神,杂沓斗龙虎。势欲翻渤海,响疑折天柱。丰隆既出地,元冥亦行雨。奔...
-
《六月二十五日会同官于贡院用前一绝分韵得相字》拼音版
天作元圣配,公非浅夫相。乘风来帝旁,捧日到天上。兵戎在呼吸,端委见力量。三朝社稷臣,勋业谁辈行。堂堂国伊周,勃辈安敢望。清源始生地,风土至今王。释氏从何得,抱送真不妄。好事榜其堂,嘉名无以尚。何人辄更改,有识为悽怆。端同圣削迹,又类玄覆酱。思贤旧观复,闻风懦夫壮。堂上生辉光,如公名始唱。奸骨死犹寒,如公昔为将。画象出貂蝉,疑公尚亡恙。平生蓼莪心,眷此应不忘。嗟予生太晚,不识天人状。版图犹未复,昼锦无由访。维扬金系腰,叹息为谁放。一麾忽南来,遗迹增慕向。当于异梦处,祠堂为公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