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唐〕
旅泊(1)多年岁,老去不知回。
漂泊在外已多年,岁数大了还不能怀乡。
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
在门前忽然遇到一位客人,他说是从故乡来的。
敛眉(1)俱握手,破涕共衔杯(2)。
皱过眉头一起握手,止住眼泪一起饮酒。
殷勤访(1)朋旧,屈曲(2)问童孩。
情意恳切的询问旧朋友,弯腰俯身地问起孩子们。
衰宗(1)多弟侄,若个赏池台。
衰败的家族有很多兄弟侄儿,哪个去观赏园池亭台?
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
旧日的庭园如今还在不在?新树也该会栽上了。
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
柳行植得疏密合适,茅草房修剪得有宽有窄。
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
从哪里移来的竹子?又栽种了几棵梅树?
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
渠沟里不该断绝水流,石头上总会生长青苔。
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
院中的果实哪一种先熟?林中的花哪一种后开?
羁心(1)只欲问,为报不须猜。
客居的心情只想多询问,为我回答不要让我猜。
行当驱下泽(1),去剪故园莱(2)。
不久将乘坐下泽车驱马而行,回去铲除旧院中的杂草。
小提示:王绩《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是隋唐时期诗人王绩的诗作。这是一首思乡诗。作者在外居官多年,思念故乡之情油然而生。这时,遇见了家乡来的人,便殷勤问起亲戚朋旧、居室池台、园林植树等情况,表达了恋念故乡的情思。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初唐
创作背景
公元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底或翌年初,王绩三十七八岁,友人薛收曾到龙门访问他,促其出山,不久,他就应召入长安,待诏门下省。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王绩四十三岁,他的兄长王凝以监察御史身份弹劾大臣侯君集,涉及太尉长孙无忌,王氏兄弟受到压抑,王绩以“脚疾”罢归。《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此诗或作于诗人旅居京华,两次归田之前。而以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的可能性最大。诗人由于见到了远道而来的乡人朱仲晦,稍事寒暄,即亟不可待的询问故乡情况,因此做出此诗。
相关诗词
-
小茄园杂兴·其三
疏疏天上星,淡淡池中水。潜鱼静夜澜,明珠在波底。照见素人心,上下亿万里。纤云隔不住,大风吹不起。
-
秋晚思故园
日夕凉风起,山河四望阴。孤云低鸟路,一叶下枫林。流水悲终古,秋花系隐心。故原依旧在,归计独沈吟。
-
送乡僧昱晓林二首·其二
乡人问我几时还,向道如今又入山。一个蒲团半间屋,吴松江上九峰间。
-
画堂春·思故园梅花
酿春天气雨霏霏,棉兰有客怀归。故山梅树放新枝,惟有春知!耐冷巡檐有我,寄人远道伊谁?天涯消息,梦里依稀,两鬓成丝!
-
解连环·秋暮过故园见衰柳感作
塞鸿催晚。把绿窗午睡,被它轻唤。悄步来、三径全荒,剩衰柳丝丝,对人凄黯。织恨梭愁,绊不住、斜阳一线。听西风更紧,薄暮栖乌,早又啼遍。年时早霜尚浅。怎近来阅世,已无青眼。记去春、绿到江南,送画舸香车,系情何限。今古荣枯,更消得、几回歌叹。算只有、昏烟无恙,凄然梦断。
-
彭门城上见乡人社会怀古
南北分疆域,此城当要津。幻泡兴废速,蛮触战争频。世换山河旧,时平井邑新。喧喧村社散,多是白头人。
-
同乡客
遥见江西船,认是同乡客。何日发龙兴,迎人问消息。长河落雁秋,古渡啼鸦夕。不见楚天长,重重暮云色。
-
归自萧氏园作
到来日已暮,归去恋柴门。空自山当舍,其如酒满尊。心知柳叶长,愁见桃花繁。立马一回首,令人思故园。
-
秋夜同范比部介儒集方鸿胪允治署中得京高二字·其二
把酒何欢洽,中原得二豪。晋家方仆射,汉日范功曹。而我思鲈脍,逢人问蟹螯。江东今夜月,偏照鼎门高。
-
无为子六年官太常江上耆老思得一见门人求京师名笔传写以归因题之云
江南江北白云堆,试共幽人一展开。向道无为老居士,拟归先遣化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