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是金朝词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触景兴感,重在抒情,在志士悲慨之中,流露出孤寂之感。下片重在说理,既表现他以英雄自许,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又表明他面对现实,在无可奈何中,聊以旷达自遣苦闷。全词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借“地”兴怀,由北邙山这一特定地点,引出吊古伤今之情,抒发了作者对“今古英雄”怀才不遇的感慨。
- 作品出处遗山集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临江仙
- 创作年代金末元初
创作背景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该词作于金元光元年(1222年),元好问时年33岁。他于前一年中进士,虽有志于世,以气节自许,无奈蒙古南侵,边疆日蹙,纪纲大坏,亡征已见。当国者无意恢复,只图苟安。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交织胸中,于是有这首述怀之作。
相关诗词
-
《临江仙·自笑荒才非世用》拼音版
自笑荒才非世用,功名都付悠悠。断肠怕上夕阳楼。潇潇枫叶下,漠漠苇花秋。日月不知忙底事,东生又复西流。古人不见使人愁。秋兰无处采,流水满芳洲。
-
《临江仙·唱彻阳关分别袂》拼音版
唱彻阳关分别袂,佳人粉泪空零。请君重作醉歌行。一欢须痛饮,回首念平生。却怪老来风味减,半酣易逐愁醒。因花那更赋闲情。鬓毛今尔耳,空笑老渊明。
-
《临江仙·熙春台与王取道、贺方回、曾公衮会别》拼音版
自笑天涯无定准,飘然到处迟留。兴阑却上五湖舟。鲈莼新有味,碧树已惊秋。台上微凉初过雨,一尊聊记同游。寄声时为到沧洲。遥知敧枕处,万壑看交流。
-
《往山舍道中作》拼音版
截竹成舆不用轮,东行尽日稳宜身。前看叠嶂如无路,每到平田始见人。下户半曾差作役,朽株多已祀为神。生涯一撮诚何有,且免庸儿共拜尘。
-
《临江仙·自咏》拼音版
我似万山千里外,悠然一片归云。宫衔犹自带云云。谁知前进士,已是故将军。闲坐闲行闲饮酒,闲拈闲字闲文。诸公留我笑纷纷。一枝簪宝髻,六幅舞罗裙。
-
《临江仙·呈湘川使君丁郎中仲京》拼音版
佳节喜逢长久日,翩翩凫舄朋来。霜清天宇绝纤埃。遥怜巴岭月,拟上曲江台。怀县从容留客宴,追欢正好传杯。使君归骑莫相催。更拼明日醉,未放菊花开。
-
《临江仙·自笑口头闲伎俩》拼音版
自笑口头闲伎俩,口头毕竟非真。早知拂却舌尖尘。三缄常默默,超出是非津。屏尽千魔并万难,闲中顿觉颐神。好风明月自相亲。多生缘习断,印证本来人。
-
《临江仙·一曲阳关肠断处》拼音版
一曲阳关肠断处,临风惨对离尊。红妆揭调十分斟。古来多聚散,正似岭头云。昨夜晴霄千里月,向人无限多情。娟娟今夜满虚庭。一帆随浪去,却照画船轻。
-
《临江仙·自镇江之江宁》拼音版
一路江边烟景,千般莺晓园林。夕阳小屋暂容身。松风清习气,麦浪得甘霖。夹岸渔歌唱晚,临流按谱行吟。肩舆遥指石榴阴。怡情援笔录,危坐待知音。
-
《自濉阳至桃山道中四咏用霖寰李公大司马韵·其四·符离集》拼音版
萧萧残戍阵云平,对垒帷须棋一声。老鹳树头作人语,似言此是北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