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居住在宣城郡(治今安徽省宣城市),曾拜访当时的秋浦(在今安徽省池州市)县令崔钦,此诗即作于此时。李白曾多次游秋浦,留下了多首诗。李白自天宝三载(744年)放逐还山之后,曾漫游梁宋、齐鲁,北去幽燕,南归宣城。以宣城为中心,往来于江左一带。身虽徜徉山水,借山水以舒忧,但心仍在魏阙,由刚出长安时的激烈义愤,嫉恶权贵,抨击佞臣,自信会东山再起;又由于北游燕赵,目睹安禄山图谋叛乱的景象,遂转而为国为民的深沉忧患。曾经发出“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的警告,为“自顾无所用”,而“泪满逐臣衣。”诗人诗笔直刺统治集团的邪恶行为,如“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害贤妒能;诛杀异己,独擅朝政,穷兵黩武,荒淫腐化等;诗人热情歌颂祖国山水名胜,人间美好的道德情操;也借歌颂地方贤能官吏,表现对百姓疾苦生活的关心,畅抒自己的政治理想。此篇就属于这一类诗。
相关诗词
-
《秋晚三首·其三》拼音版
官事私忧总不论,每于楼上到黄昏。江城日暮须吹角,野寺僧归自掩门。秋晚山川多草木,年丰场圃足鸡㹠。人生几有渊明乐,稚子迎门酒满樽。
-
《秋兴三首·其三》拼音版
浴凤池边星斗光,宴馀香满上书囊。楼前夜月低韦曲,云里车声出未央。去国何年双鬓雪,黄花重见一枝霜。伤心无限厌厌梦,长似秋宵一倍长。
-
《秋兴三首·其三》拼音版
耿耿河汉辉,中夜西南流。牛女永相望,婉娈悲素秋。安知乘槎翁,径出海外游。天路或幽险,神仙非所求。
-
《秋晚三首 其三》拼音版
紫梨红枣八九树,竹屋柴门三四家。机杼声迟秋日晚,绕篱寒菊自开花。
-
《宝丰仓秋纳三首·其三》拼音版
县阔人饶稼,秋成众乐租。精粗验丹白,亿万起锱铢。足趼谁先到,尻高或妄呼。何当寄军令,供亿黑山隅。
-
《秋雨三首·其三》拼音版
拟岘台前新水盈,凭高廓落尽秋声。地藏炎热乘阳极,人善忧思感气清。四运偏宜伤宋玉,五悲犹复类卢生。缠蚕处茧纷相似,欲学冲虚一魄营。
-
《秋兴三首·其三》拼音版
栖乌惊不定,飞影乱中庭。静夜三更柝,寒天一点星。霜华蚀树白,竹气逼灯青。渐听钟声动,谁家晓梦醒。
-
《拟古赠林太史三首·其三》拼音版
碣石急悲风,榆柳日已疏。淩晨首往路,征鸿并南徂。嘹唳朔云中,感之心郁纡。参商徒可望,弦筈当何如。延首宫阙远,愿爱千金躯。双环镜江月,泪下盈方诸。
-
《秋雨三首·其三》拼音版
华首三不遇,求田亦良图。莫嗔湖海士,豪气故不除。扶犁本吾事,二顷终胜无。绕舍生蒿蓬,闭门种英芜。从渠百尺楼,笑此蜗牛庐。吴中久卜邻,会从故人居。荆溪一廛地,傥与求羊俱。屠门过大嚼,一雨喜有馀。正恐二三子,联翩蹑云衢。空令千里驾,怅望黄公垆。
-
《燕山秋望三首·其三》拼音版
北落师门霄汉间,阴云粉沸夜漫山。水声乱趁龙门道,月色斜窥碣石湾。剑卧古台星郁郁,笳凝幽草露斑斑。千秋万岁沧浪面,长照君王入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