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田妇叹

苏轼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今年(1)稻熟苦迟,(2)见霜风来几时。

才在苦恼今年稻谷熟得这样迟,还指望不久就有秋风起。

霜风来时雨如(1)(2)出菌镰(3)(4)

谁知秋风起来时,还夹着劈头瓢泼的大雨。风雨不歇地下潮湿,耙头镰刀都长出霉衣。

眼枯(1)泪尽雨不尽,(2)黄穗(3)卧青泥!

眼睛哭干泪哭尽,老天爷还是下雨不肯停。哪里忍心看着黄金金稻穗泡在泥地里。

茅苫(1)一月垅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个把月来搭个茅棚棚田埂上睡,天转晴赶紧收谷用车儿运回。

汗流肩(1)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2)

满身汗肩头压得通通红,买谷人还价就和买糠碎米一个样!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没办法只好卖牛去交税,没烧的只有拆屋来煮吃的。目光短救眼前急还不知行不行,哪里想得到明年还会不会有饥荒。

官今要钱不要米(1),西北万里招羌儿。

官家眼下要的是钱不要米,说是要用钱亲近那西北边的羌人儿。

龚黄(1)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2)妇!

都说满朝里都是好官吏,到头来我们百姓反倒更遭罪。无路可走活不下去受不了这个苦,想去想来不如跳河一死做个河神妇。

小提示:苏轼《吴中田妇叹》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吴中田妇叹》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在江南秋雨成灾的背景下创作而成,诗中描绘了江浙一带农民的悲惨生活情景和作者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苛税弊政的揭露抨击。全诗分为二大段,前八句为第一大段,写雨灾造成的苦难,后八句为第二大段,写虐政害民更甚于秋涝。这首诗叙事抒情,间用议论,写得真实动人,含蓄而情深。

创作背景

《吴中田妇叹》这首诗是作者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冬作于湖州。苏轼作此诗时,王安石的一系列新法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施行。这对缓和宋王朝的社会矛盾,调节封建生产关系等方面虽然有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一些弊端,苏轼有感于此,蒿目时艰,写下了《吴中田妇叹》这首社会政治诗。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