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田妇叹
〔宋〕
今年粳(1)稻熟苦迟,庶(2)见霜风来几时。
才在苦恼今年稻谷熟得这样迟,还指望不久就有秋风起。
霜风来时雨如泻(1),杷(2)头出菌镰(3)生衣(4)。
谁知秋风起来时,还夹着劈头瓢泼的大雨。风雨不歇地下潮湿,耙头镰刀都长出霉衣。
眼枯(1)泪尽雨不尽,忍(2)见黄穗(3)卧青泥!
眼睛哭干泪哭尽,老天爷还是下雨不肯停。哪里忍心看着黄金金稻穗泡在泥地里。
茅苫(1)一月垅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个把月来搭个茅棚棚田埂上睡,天转晴赶紧收谷用车儿运回。
汗流肩赪(1)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2)。
满身汗肩头压得通通红,买谷人还价就和买糠碎米一个样!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没办法只好卖牛去交税,没烧的只有拆屋来煮吃的。目光短救眼前急还不知行不行,哪里想得到明年还会不会有饥荒。
官今要钱不要米(1),西北万里招羌儿。
官家眼下要的是钱不要米,说是要用钱亲近那西北边的羌人儿。
龚黄(1)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2)妇!
都说满朝里都是好官吏,到头来我们百姓反倒更遭罪。无路可走活不下去受不了这个苦,想去想来不如跳河一死做个河神妇。
小提示:苏轼《吴中田妇叹》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吴中田妇叹》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在江南秋雨成灾的背景下创作而成,诗中描绘了江浙一带农民的悲惨生活情景和作者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苛税弊政的揭露抨击。全诗分为二大段,前八句为第一大段,写雨灾造成的苦难,后八句为第二大段,写虐政害民更甚于秋涝。这首诗叙事抒情,间用议论,写得真实动人,含蓄而情深。
- 作品出处苏东坡全集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1072年
创作背景
《吴中田妇叹》这首诗是作者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冬作于湖州。苏轼作此诗时,王安石的一系列新法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施行。这对缓和宋王朝的社会矛盾,调节封建生产关系等方面虽然有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一些弊端,苏轼有感于此,蒿目时艰,写下了《吴中田妇叹》这首社会政治诗。
相关诗词
-
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
...一钱买粔籹,数里走病仆。破碎旧鹤笼,狼藉晚蚕蔟。千卷素书外,此外无馀蓄。著处纻衣裂,戴次纱帽醭。恶阴潜过午,未及烹葵菽。吴中铜臭户,七万沸如臛.啬止甘蟹ee,侈唯僭车服。皆希尉吏旨,尽怕里胥录。低眉事庸奴,开颜纳金玉。唯到陆先生,不能分一斛。先生之...
-
临顿为吴中偏胜之地陆鲁望居之不出郛郭旷若郊墅余每相访款然惜去因成五言十首奉题屋壁·其十
缓颊称无利,低眉号不能。世情都太薄,俗意就中憎。云态不知骤,鹤情非会徵。画臣谁奉诏,来此写姜肱。
-
秋日吴中观贡藕
野艇几西东,清泠映碧空。褰衣来水上,捧玉出泥中。叶乱田田绿,莲馀片片红。激波才入选,就日已生风。御洁玲珑膳,人怀拔擢功。梯山谩多品,不与世流同。
-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
吴中舟行口号七首·其七
水从吴尾入湖流,身到江南第二州。故国旧交应笑我,十年飞雪上人头。
-
送裴如晦宰吴江
吴江田有粳,粳香舂作雪。
-
公度以余尝语洛中花品而此邦之人多不敢言花于余今又风雨经时花期遂过作诗以见贻故次其韵
去年三月来吴中,欲拟看花无与从。
-
何茂倩索游吴诗
莫漫谈吴事,吴中佳事多。
-
中秋宴集
满空华月好登楼,坐倚高寒揽翠裘。江汉先翻千里雪,桂花香动万山秋。黄龙塞上征夫泪,丹凤城中少妇愁。词客共耽今夜酒,谩弹瑶瑟唱伊州。
-
吴中好风景二首·其一
吴中好风景,八月如三月。水荇叶仍香,木莲花未歇。海天微雨散,江郭纤埃灭。暑退衣服乾,潮生船舫活。两衙渐多暇,亭午初无热。骑吏语使君,正是游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