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出处汉魏六朝诗集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文学韵律押[真]韵
- 创作年代南北朝
创作背景
武帝指南朝梁武帝萧衍。三教指儒、道、佛三种宗教或学说。萧衍是南朝梁的建立者,也是中国历史上崇尚佛教最有名的一位皇帝。他曾经多次舍身入寺(以他自己的名义请人代他出家),平时提倡尊儒崇佛,又曾多次召集文人、僧侣辩论儒佛之义蕴,并亲笔写作了论说儒、道、佛三教的诗文。这首诗即奉命酬和梁武帝《三教诗》之作。智藏是梁武帝的受戒师,与梁武帝的关系非同一般,对梁武帝崇尚佛教的行为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智藏在诗中尽可能公允地评论儒、道、佛三教之异同,但对皇权不得不多作歌颂。这首诗说理清晰明了,文辞精炼准确,论述事物之因果始末亦井井有序。
相关诗词
-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明月湾》拼音版
...螭。踪舞玉烟节,高歌碧霜词。清光悄不动,万象寒咿咿。此会非俗致,无由得旁窥。但当乘扁舟,酒翁仍相随。或彻三弄笛,或成数联诗。自然莹心骨,何用神仙为。
-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孤园寺》拼音版
...珠玑聚。况即侍从臣,敢爱烟波坞。幡条玉龙扣,殿角金虬舞。释子厌楼台,生人露风雨。今来四百载,像设藏云浦。轻鸽乱驯鸥,鸣钟和朝橹。庭蕉裂旗旆,野蔓差缨组。石上解空人,窗前听经虎。林虚叶如织,水净沙堪数。遍问得中天,归修释迦谱。
-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投龙潭》拼音版
名山潭洞中,自古多秘邃。君将接神物,聊用申祀事。熔金象牙角,尺木无不备。亦既奉真官,因之徇前志。持来展明诰,敬以投嘉瑞。鳞光焕水容,目色烧山翠。吾皇病秦汉,岂独探幽异。所贵风雨时,民皆受其赐。良田为...
-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石板》拼音版
一片倒山屏,何时隳洞门。屹然空阔中,万古波涛痕。我意上帝命,持来压泉源。恐为庚辰官,囚怪力所掀。又疑广袤次,零落潜惊奔。不然遭霹雳,强半沈无垠。如何造化首,便截秋云根。往事不足问,奇踪安可论。吾今病烦暑,据簟常昏昏。欲从石公乞,莹理平如璊。前后植桂桧,东西置琴尊。尽携天壤徒,浩唱羲皇言。
-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三宿神景宫》拼音版
灵踪未遍寻,不觉溪色暝。回头问栖所,稍下杉萝径。岩居更幽绝,涧户相隐映。过此即神宫,虚堂惬云性。四轩尽疏达,一榻何清零。仿佛闻玉笙,鼓铿动凉磬。风凝古松粒,露压修荷柄。万籁既无声,澄明但心听。希微辨真语,若授虚皇命。尺宅按来平,华池漱馀净。频窥宿羽丽,三吸晨霞盛。岂独冷衣襟,便堪遗造请。徒深物外趣,未脱尘中病。举首谢灵峰,徜徉事归榜。
-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缥缈峰》拼音版
左右皆跳岑,孤峰挺然起。因思缥缈称,乃在虚无里。清晨跻磴道,便是孱颜始。据石即更歌,遇泉还徙倚。花奇忽如荐,树曲浑成几。乐静烟霭知,忘机猿狖喜。频攀峻过斗,末造平如砥。举首阂青冥,回眸聊下视。高帆大于鸟,广墠才类蚁。就此微茫中,争先未尝已。葛洪话刚气,去地四千里。苟能乘之游,止若道路耳。吾将自峰顶,便可朝帝扆。尽欲活群生,不唯私一己。超骑明月蜍,复弄华星蕊。却下蓬莱巅,重窥清浅水。身为大块客,自号天随子。他日向华阳,敲云问名氏。
-
《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拼音版
...忘自我,应运居紫宸。揖让期明辟,讴歌且顺人。轩宫帝图盛,皇极礼容申。南面朝万国,东堂会百神。云陛旂常满,天庭玉帛陈。钟石和睿思,雷雨被深仁。承平信娱乐,王业本艰辛。愿罢瑶池宴,来观农扈春。卑宫昭夏德,尊老睦尧亲。微臣敢拜手,歌舞颂维新。
-
《奉和武相公省中宿斋酬李相公见寄》拼音版
高阁安仁省,名园广武庐。沐兰朝太一,种竹咏华胥。禁静疏钟彻,庭开爽韵虚。洪钧齐万物,缥帙整群书。寒露滋新菊,秋风落故蕖。同怀不同赏,幽意竟何如。
-
《奉和阐弘二教应诏诗》拼音版
五明教已设,三元法复开。鱼山将鹤岭,清梵两边来。香烟聚为塔,花雨积成台。空心论佛性,贞气辨仙才。露盘高掌滴,风乌平翅回。无劳问待诏,自识昆明灰。
-
《奉和赵王喜雨诗》拼音版
玄霓临日谷,封蚁对云台。投壶欲起电,倚柱稍惊雷。白沙如湿粉,莲花类洗杯。惊乌洒翼度,湿雁断行来。浮桥七星起,高堰六门开。犹言祀蜀帝,即似望荆台。厥田终上上,原野自莓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