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之回
〔唐〕
上之回(1),大旗喜(2)。悬红云(3),挞凤尾(4)。
皇帝胜利归来,大旗欢舞招展。红旗如云片连片,旗端羽饰随风卷。
剑匣破(1),舞蛟龙(2)。蚩尤(3)死,鼓逢逢(4)。
宝剑破匣腾空起,恰如蛟龙舞蹁跹。黄帝凯旋蚩尤死,战鼓咚咚声震天。
天高庆雷(1)齐堕地(2),地无惊烟海千里(3)。
高天雷声欢庆,祥云笼盖大地。地上无烽烟,海内千里庆胜利。
小提示:李贺《上之回》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上之回》是唐代诗人李贺借用汉乐府《铙歌》曲题所作的一首诗。此诗对乐府旧题赋予了新意,借汉武帝刘彻巡行回中(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歌颂西汉王朝战败匈奴奴隶主的骚扰、巩固国家统一的功绩来歌颂中唐时期对藩镇割据的平叛斗争所取得的胜利,宣传了维护统一的思想,寄托了他对现实的期望。全诗格调明快,笔力雄健,洋溢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古体诗
- 创作年代中唐
创作背景
《上之回》此诗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十月。元和年间,对藩镇多次用兵,取得了一些胜利。如元和元年平定反叛的刘辟,元和二年剿灭镇海节度使李锜。这些对藩镇战争的胜利、对人民是个鼓舞,使元和年间出现史家所说的“中兴”现象。李贺从这些胜利中受到鼓舞,所以写了这首颂诗。
相关诗词
-
拟李长吉上之回·其一
上之回,七德舞。献泮宫,衅灵鼓。鲸观筑,狼胥封。销剑戟,铭鼎钟。蚩尤旂捲天弧屈,文治武功光日月。
-
拟李长吉上之回·其三
上之回,坑灰煦。佑斯文,重稽古。昏雾扫,穷奇诛。开虎观,延鸿儒。奎光睒睒太乙降,辉欱炬照臣向。
-
上之回
上之回,剪群丑。尔跳梁,作戎首。犯我甘泉宫,恃弓杻。渡河来,望尘走。如驱羊,如拉朽。匈奴既服臣,天子千万寿。
-
铙歌鼓吹曲二十二首·上之回一章十四句·其四
上之回,大驱马。汗沾野草,百里赭。行以北,美人从,不驾舍。行以南,美人泣,不旋驾。左平虏,右写奕。豫章率服,威武谁与敌。
-
上之回
咸阳宫阙天下壮,五更卫士传鸡唱。重门洞开銮驾出,回中更在云霄上。云霄一路蟠青冥,车声隐辚驰雷霆。宓妃穿仗王母下,何必轩皇居大庭。君王游幸无终极,万年尽是欢娱日。文成已死方不雠,茂陵松...
-
上之回
制书下关右,天子问回中。坛墠经过远,威仪侍从雄。黄麾摇昼日,青幰曳松风。回望甘泉道,龙山隐汉宫。
-
上之回
回中道,旌旗缭绕明枯草。萧关北,鼍鼓逢逢振幽极。朔风吹万马,雨雪冻千山。长安路上传清警,六飞腾镳自代还。匈奴何时灭,神仙不可攀。前年作得鱼龙戏,深宫一宴开天颜。
-
上之回
海波如白山,三山不可到。凌云台观思仙人,金舆远出回中道。回中道,何逶迤。朝旭照黄屋,灵飙捲鸾旗。青鸟西来集行殿,王母云軿初降时。碧藕味逾蜜,冰桃甘若饴。笑饮九霞觞,侍女皆瑶姬。从...
-
上之回
离宫陈上郡,御辇出回中。七校长杨北,千官细柳东。旄头悬塞月,漏箭杂边风。却望单于幕,萧条万里空。
-
上之回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万乘出黄道,千骑扬彩虹。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秋暮瑶池宴,归来乐未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