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忆王孙·刺桐花底是儿家》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写年轻女子期盼与心上人相守相聚的怀春之事。词人只轻轻几笔的勾画便使意象鲜明,境界全出。“倚著闲窗数落花”之结语,形神俱到,确是精妙的收束。通读全词,清新自然,明白如话。
- 作品出处纳兰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忆王孙
- 创作年代清代
创作背景
赵秀亭、冯统一《饮水词笺校》载:“刺桐花’云云,皆设想之词。性德词中,多有此类。《忆王孙·刺桐花底是儿家》此词当作于早期,疑为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前作。”
纳兰的妻子卢氏本生长于广东,是名副其实的“南国素婵娟”,而纳兰生命中的另一红颜江南才女沈宛,则是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士,因此,无论是卢氏还是沈宛,都与纳兰眼前的刺桐一般,是生长于南国的佳人知已。看到佳人故乡风物,纳兰怀人之心油然而生,便拟小女子口吻写上一则怀春之事。
相关诗词
-
《忆王孙·四宵得得并无寒》拼音版
四宵得得并无寒。深谢孙公青顾看。霞袖分开拂雾端。入长安。回首教贤结大丹。
-
《忆王孙·长安为甚便归来》拼音版
长安为甚便归来。使我莲花五叶开。别有清光旧镇醅。独倾杯。免了轮回九狱灾。
-
《刺桐花》拼音版
南国清和烟雨辰,刺桐夹道花开新。林梢簇簇红霞烂,暑天别觉生精神。秾英斗火欺朱槿,栖鹤惊飞翅忧烬。直疑青帝去匆匆,收拾春风浑不尽。
-
《忆王孙·本意》拼音版
芦花谁覆钓鱼船。宝玦藏腰未敢言。落叶惊乌月上弦。夜如年。春梦无人与再圆。
-
《客清源赠董别驾》拼音版
清时不逐登坛贵,瘴海聊因作郡过。细柳营中辞虎竹,刺桐花底听弦歌。双旌暇日朋簪盍,别驾行春雨露多。自是清源山水胜,日勤车马访烟萝。
-
《刺桐花·其二》拼音版
百朵红蕉簇一枝,偶然著叶也相宜。烟笼绛羽鹦哥舞,信是春城火树奇。
-
《苔花四咏·其二·秋闺》拼音版
自别天涯锁院门,不堪芳草忆王孙。稿砧去后迷行迹,金井秋荒涴水痕。蛩絮凉烟侵白晓,萤黏残雨又黄昏。捣衣石上从今拭,边寒荒草一并论。
-
《刺桐花·其一》拼音版
春色烧空到海涯,柳营绕遍又山家。昆崙霞吐千层艳,华岳莲开十丈花。
-
《送王使君赴苏台》拼音版
东南一望可长吁,犹忆王孙领虎符。
-
《双调忆王孙·赏荷》拼音版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