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
〔魏晋〕
精卫(1)衔(2)微木(3),将以填沧海。
精卫衔来细木草,誓将以之填东海。
刑天(1)舞干戚,猛志(2)固常在。
刑天头掉挥斧盾,壮志依然常存在。
同物(1)既无虑,化去(2)不复悔。
等同万物无所虑,死去亦无可后悔。
徒(1)设在昔心(2),良辰(3)讵(4)可待。
空有当年雄壮志,良机已过岂等待!
小提示: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本诗原为《读〈山海经〉》诗的第十首,诗中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的坚强斗争精神,寄托着诗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诗中所写的“精卫”和“刑天”是《山海经》中的两个动人的故事。
精卫、刑天是神话传说中的两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形象。诗人借对这两个形象的咏叹来表达他对于时事的愤激之情。有人说,陶渊明“浑身静穆”,对时事毫不关心;有人说,陶渊明尊崇上帝,不敢歌颂与帝斗争之神,这是个误会。陶渊明不仅歌颂精卫、刑天不屈不挠的复仇思想,而且还称赞伯夷、叔齐,颂扬过荆轲。他们有的反对使用“暴力”,有的宣扬惩治“暴君”。所以,鲁迅先生说陶渊明的这类诗篇是“金刚怒目”式的。
- 作品出处陶渊明集
- 文学体裁五言诗
- 创作年代东晋
创作背景
关于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学界尚有争议。逯钦立认为这组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三年(407)或四年(408),陶渊明处于归园田居前期,耕种之余便以琴书自娱。这期间他读了《山海经》及另一些神话、历史书如《穆天子传》之类,有感而作这十三首诗。而邓小军认为这组诗当系作于刘裕篡晋之后,孟二冬则说这组诗大约作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陶渊明五十八岁。
相关诗词
-
咏史十三首·其十三
朱鸟丹其冠,翼武胸有文。其禽蹈仁义,不食恶草薰。十年无飞鸣,鸠鸴各纷纷。众鸟谓此鸟,其必鸭鹜群。生子曰鹓雏,高举共长云。凡禽徒啄肉,仰视绝霄旻。所以濠梁士,掉首谢玄纁。
-
感春十三首·其十三
沉阴涉春仲,积潦断行迹。浮云起南山,商羊未休息。壅涸无宿滞,芬芳有新摘。灯明休间齐,鸟静山霭夕。浊醪足斟酌,野杞柔可食。瑶簪脱雏笋,玉缕剸肥鲫。冥怀默有契,玩理方自得。庶几达人风,持用慰寂默。
-
感春十三首·其十一
仲春渐燠沐,摅散常远步。独穿林下蹊,斜转竹间屿。鸣泉竞漱石,迸笋或妨路。吹衣信和风,濯足解双履。深行意益惬,默坐憩亦屡。野花迎客来,啼鸟惊我去。群鸣投树鸦,独下过溪鹭。晴霞送斜日,历历星已布。娟娟新月弯,稍稍山已暮。用此遣朝昏,谁谓非尺素。
-
感春十三首·其十二
高台面南山,独立望空阔。东风悠然来,吹我鬓中发。独游动远思,览物念所悦。伊人在千里,山水不可越。玉音坐契阔,容华有消歇。悲哉音莫致,杂佩空自结。群飞云间鸿,北羽俨成列。爱日崇令德,嘉好当无绝。
-
感春十三首·其十
...鲜明。朝阳助辉烁,好鸟亦和鸣。起行不自得,节物伤我情。皇天分四时,寒暑无暂停。悠然一气耳,不与人事争。方春感芬敷,秋复惜其零。一年能几何,方寸不暂平。念此自知妄,放歌遂遗形。达人傲天壤,儿女徒咿嘤。
-
原上新居十三首·其十一
近来年纪到,世事总无心。古碣凭人拓,闲诗任客吟。送经还野苑,移石入幽林。谷口春风恶,梨花盖地深。
-
原上新居十三首·其十三
住处去山近,傍园麋鹿行。野桑穿井长,荒竹过墙生。新识邻里面,未谙村社情。石田无力及,贱赁与人耕。
-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其十九
三到投子,含元殿里。九上洞山,更觅长安。自从夜雪拥鳌山,一度思量一度寒。
-
宫词三十三首·其十九
射殿从容御六钧,飞星白羽骇臣邻。莫惊压尽天山箭,自昔羌胡畏圣神。
-
宫词三十三首·其十六
连年逆虏断侵凌,圣运当天日正升。顶相如山知美谶,绍隆火德即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