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舫斋记
〔宋〕
予至滑之三月,即其署东偏之室,治为燕私之居,而名曰画舫斋。斋广一室,其深七室,以户相通,凡入予室者,如入乎舟中。其温室之奥,则穴其上以为明;其虚室之疏以达,则槛栏其两旁以为坐立之倚。凡偃休于吾斋者,又如偃休乎舟中。山石崷崒,佳花美木之植列于两檐之外,又似泛乎中流,而左山右林之相映,皆可爱者。因以舟名焉。
《周易》之象,至于履险蹈难,必曰涉川。盖舟之为物,所以济难而非安居之用也。今予治斋于署,以为燕安,而反以舟名之,岂不戾哉?矧予又尝以罪谪,走江湖间,自汴绝淮,浮于大江,至于巴峡,转而以入于汉沔,计其水行几万余里。其羁穷不幸,而卒遭风波之恐,往往叫号神明以脱须臾之命者,数矣。当其恐时,顾视前后凡舟之人,非为商贾,则必仕宦。因窃自叹,以谓非冒利与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赖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负,列官于朝,以来是州,饱廪食而安署居。追思曩时山川所历,舟楫之危,蛟鼋之出没,波涛之汹欻,宜其寝惊而梦愕。而乃忘其险阻,犹以舟名其斋,岂真乐于舟居者邪!
然予闻古之人,有逃世远去江湖之上,终身而不肯反者,其必有所乐也。苟非冒利于险,有罪而不得已,使顺风恬波,傲然枕席之上,一日而千里,则舟之行岂不乐哉!顾予诚有所未暇,而舫者宴嬉之舟也,姑以名予斋,奚曰不宜?
予友蔡君谟善大书,颇怪伟,将乞大字以题于楹。惧其疑予之所以名斋者,故具以云。又因以置于壁。
壬午十二月十二日书。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画舫斋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于庆历二年(1042年)所作的一篇抒情性散文。全文紧抓“以舟名斋”而作,先就斋的形状、结构加以介绍,然后介绍命名的由来,追忆被贬之事,情感上一波三折,由悲愤到抗争,抒发了其有志难酬的无奈,也体现出作者独特的文人情趣和严谨的人生态度。文章借景抒情,意趣相谐,文辞优美,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
创作背景
《画舫斋记》作于庆历二年(1042年)十二月,作者时任滑州通判。这年四月,契丹扬言南侵,派使者逼宋割瓦桥关以南十县地。宰相吕夷简对富弼有成见,故意向皇帝推荐富弼出使契丹交涉此事。作者认为富弼是朝中重臣,此等差事凶多吉少,不宜出使,还引唐代颜真卿使李希烈遇害事加以谏阻,但无济于事。五月,又应诏写了《准诏言事上书》,极陈时弊、力主改革,也没得到采纳。在此种境况下,作者请求外任,被任命为滑州通判。到达滑州后,他在官署的东侧修建一室,题名“画舫斋”,并自己作记,以舟名斋,借题发挥,抒发内心的复杂矛盾,警醒自己要居安思危,渴望日后能东山再起,有所作为。
相关诗词
-
渔家傲·湖州幕官作舫室
风月小斋模画舫,绿窗朱户江湖样。酒是短桡歌是桨。和情放,醉乡稳到无风浪。自有拍浮千斛酿,从教日日蒲桃涨。门外独醒人也访。同俯仰,赏心却在鸱夷上。
-
题滑州画舫斋赠李公择学士
窗户重重向日明,船居气味此中生。汀洲出没丛花短,波浪澄虚两岸平。窜逐南来身未稳,安闲感物意犹惊。前贤事迹君今似,不愧当年画舫名。
-
画舫斋
画舫予所喜,云舟不是舟。雅宜风澹荡,那共水沉浮。荷净初过雨,竹凉飒似秋。分明太液上,借与米家游。
-
画舫斋
宿斋复还宫,北至将临祀。路便憩水堂,雨后景尤美。景美匪所眈,戒深允宜揣。譬如水载舟,前贤揭其旨。对时企薰弦,观易凛金柅。
-
画舫斋口号
画舫夤缘接镜清,来游因便俯池楹。米家烟雨非所赏,惬意端知在快晴。
-
画舫斋
芸斋临镜澜,涵漪清可爱。仰观俯而察,古稽文与佩。颜之曰画舫,讵学襄阳再。譬如亘大地,咸知水以载。何屋而非舟,舟宁独此在。谁能具达观,于斯悟津逮。
-
画舫斋口号
画固镜花溪月,舫寓水流风行。合坐普门大士,静演不灭不生。
-
画舫斋
此画真称画,不舟却是舟。那随帆处转,常在镜中游。拂以和风漾,拍哉春水浮。虽非巨川济,作楫岂忘求。
-
画舫斋即景
冰床度玉浦,画舫憩云斋。淑气今朝入,祥霙特地谐。韶光增詄荡,润景足清佳。图展山阴棹,真娱即景怀。
-
题画舫斋
朴斋几架俯琳池,等度名称画舫宜。明月清风自无尽,筠篙桂棹底须施。沧浪清浊付童子,烟雨潇湘讶虎儿。祗有载舟规义切,十思疏里得吾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