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梅直讲书
〔宋〕
轼每读《诗》(2)至《鸱鸮》(3),读《书》(4)至《君奭》(5),常窃悲周公之不遇(6)。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7),而弦歌(8)之声不绝,颜渊(9)、仲由(10)之徒,相与问答。
我每次读到《诗经》的《鸱枭》篇,读到《尚书》的《君奭》篇,经常暗自感叹周公不被世人理解。后来我读了《史记》,看到孔子在陈国和蔡国遭遇困厄,然而弹琴唱歌的声音却没有断绝的记述。颜渊、仲由等弟子和孔子相互问答。
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1)’,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孔子说: “‘并非犀牛,并非老虎,却奔逃于荒野之上。’难道我推行的道义不正确吗?为何我会落到这般田地?”
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1)?不容然后见君子。”
颜渊说: “老师您推行的道义太宏大,所以天下没有人可以接受。即使这样,道义不被接受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呢?不被接受,才更能显出您是君子。”
夫子油然(1)而笑曰:“回,使(2)尔多财,吾为尔宰(3)。”
孔子轻松地笑道: “颜回,假如你有很多财富,我就会做你的管家。”
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1)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2)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天下人虽然不能接受孔子的道义,但他和弟子们居然能够感到满足,彼此相处快乐。我现在才知道周公的富贵比不上孔子的贫贱。凭借召公的贤明,管叔、蔡叔的亲近,还不能理解周公的心思,那么周公与谁共享那富贵的欢乐呢?而与孔子共同过着贫贱生活的人,都是天下的贤能之士,这就足够快乐了!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1)者,其为人如古孟轲(2)、韩愈(3)之徒。而又有梅公(4)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
我七八岁的时候,才知道读书。听说当今天下有位欧阳公,他为人像古时的孟轲、韩愈那类人。又有一位梅公,和欧阳公交游往来,而且与他相互讨论文章,或发挥或商榷。后来我长大几岁,才能够阅读先生们的文章,想像先生们的为人,觉得他们应当能够摆脱世俗的乐趣而自得其乐。
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1),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3)。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4),执事(5)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
当时我正在学习讲究对偶声律的诗文,想谋得一些微薄的俸禄,自认为没有什么资格拜见诸位先生前辈,所以来到京城一年多,不曾登门拜访过。今年春天,天下的读书人汇集于礼部,您与欧阳公亲自主持考试。不料,我居然高中第二名。
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1)为之先容(2),非亲旧为之请属(3),而向(4)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不久我又听说,您喜爱我的文章,认为有孟轲的文风,而欧阳公也因为我不做流于世俗的文章而录取我。所以,我得以位于及第之列,既不是先生的手下举荐我,也不是亲朋好友为我请托,之前十几年只听过名声而不得相见的人,朝夕之间居然成为了我的知己。
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1),亦不可以徒贫贱(2)。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回来后我思量这件事,认为人不能苟且于富贵之中,但也不应徒劳于贫贱的生活。有大贤人在此而能成为他的门生,也足够使人找到依靠了。倘若一时侥幸做了大官,让数十个乘着车马的侍从跟随着,让乡里闾巷的百姓围观称赞,也不能代替这种与大贤人相知相遇的快乐啊!
传曰(1):“不怨天,不尤(2)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3)”。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论语》说:“不抱怨老天,不埋怨他人”,因为“悠然自得,可以尽享天年”。您名满天下,而官衔不过五品,神态温和而没有怒色,文章宽厚淳朴而没有怨言,这一定有乐于此道的原因,我希望能够听到您的高见。
小提示:苏轼《上梅直讲书》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上梅直讲书》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书信。书信援引史实,把周公和孔子相互比较,由此说明只有同道知己才能相乐的道理。苏轼又以孔子与其弟子来比拟欧、梅与自己的关系,热烈地推崇他们,充分地表达了士遇知己的快乐以及自己内心高远的抱负。整封信围绕着知己相乐的论点,层层铺展,文章谈古论今,前后呼应,表达了作者对欧、梅的敬仰之情。
- 作品出处苏轼文集
- 文学体裁书信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在开封应试,当时的主考官为欧阳修,参评官为梅尧臣,他们对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颇为赞赏,录取为第二名,苏轼及第后非常感激,于是写了《上梅直讲书》这封信给梅尧臣。
相关诗词
-
上张仆射书
...相过者,以其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今之时,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
-
漳州别王仲言秘书
...不才。相识十年初,再见天之涯。共饮一杯酒,粲若红颜开。人生有此乐,知复能几回。契阔几已深,矧尔病与衰。朔风从何来,吹白枝上梅。天寒日欲莫,又乃行色催。君去江水西,我归近天台。东西道路长,未可心膂摧。明朝碧云多,伫思良徘徊。
-
梅花落二首·其一
春砌落芳梅,飘零上凤台。拂妆疑粉散,逐溜似萍开。映日花光动,迎风香气来。佳人早插髻,试立且裴徊。
-
和陆伯阳池上梅花
圃里池边一树花,连松傍竹似山家。香浮书幌风初动,影上琴床月半斜。延客别穿幽径入,接邻更筑短墙遮。凭教横笛休惊落,爱此来看日正赊。
-
题梅送民则弟南归
万里南归莫叹嗟,东风持赠玉梅花。百年乔木诗书泽,珍重桂林同守家。
-
江上行
杨子江头春雨残,广陵城外暮潮寒。美人不见空捐佩,极浦逢春谁采兰。山中碧草有何意,江上梅花只自看。一片孤帆挂河汉,直须寻尔洞庭湾。
-
赋林景参梅屿
结庐分得雁山云,屿上梅花是四邻。水月一天芗世界,冰霜千古玉精神。短檠夜雨西窗梦,长铗秋风北塞尘。我亦烟波纶钓侣,与君同作岁寒人。
-
送伸仲归漆塘以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为韵十首·其四
君家髯御史,百疏婴龙鳞。死喜作忠鬼,生甘为旅人。高节渠无继,从子盖其伦。危言对便坐,肮脏不顾身。重道轻禄仕,无宁常隐沦。它年青史上,牵联书直臣。
-
岁后三日与罗叔共二郡似表弟席上分梅花年后多韵得多字刻烛成
...。酒酣不用吴姬歌,短须尚足供吟哦。坐中鲍谢偕阴何,语如韶濩参鸣珂。铿锵入耳痊沉疴,岂独使我衰颜酡。我今官闲得婆娑,迟明更上梅花坡。
-
梦题墨梅
霜空冥冥江水暮,江上梅花千万树。无端折得一枝归,一双蝴蝶相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