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羊长史
〔魏晋〕
愚(1)生三季(2)后,慨然念黄虞(3)。
我处三代衰微后,古之盛世我思慕。
得知千载上(1),正赖古人书。
了解千年以前事,全靠阅读古人书。
圣贤(1)留余迹,事事在中都(2)。
古代圣贤留遗迹,桩桩都在中州处。
岂忘游心目(1)?关河(2)不可逾。
岂能忘记去瞻仰?无奈山河远隔阻。
九域(1)甫已一(2),逝(3)将理舟舆(4)。
九州今始定一统,我将整装登征途。
闻君当先迈(1),负疴(2)不获俱(3)。
听说你先奉命去,我今抱病难同赴。
路若经商山(1),为我少踌躇(2)。
如果路途经商山,请你为我稍驻足。
多谢(1)绮与甪(2),精爽(3)今何如?
多谢商山贤四皓,未知精魂今何如?
紫芝(1)谁复采?深谷久应芜(2)。
紫芝有谁还在采?深谷应是久荒芜。
驷马(1)无贳患(2),贫贱有交娱(3)。
仕途难免遭祸患,岂如贫贱多欢娱?
清谣(1)结心曲(2),人乖(3)运见疏(4)。
四皓歌谣记心内,不见古人叹命苦。
拥怀(1)累代(2)下,言尽意不舒(3)。
数代之下怀感慨,言不尽意难倾诉。
小提示:陶渊明《赠羊长史》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赠羊长史》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念古伤今,流露着诗人对时局的观感和政治态度,也体现了“君子赠人以言”的古训,对友人进行讽示、忠告,大有别于一般伤离惜别、应酬敷衍之作。全诗思路文理绵密,从远处落笔,紧扣正意,徐徐引入,最后突出主旨,手法高妙。
- 作品出处陶渊明集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东晋
创作背景
《赠羊长史》此诗是陶渊明赠给左将军长史羊松龄的赠答诗,当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当时羊松龄奉使去关中,向新近北伐取胜的刘裕称贺。元代刘履在《选诗补注》中云:“义熙十三年,太尉刘裕伐秦,破长安,送秦主姚泓诣建康受诛。时左将军朱龄石遣长史羊松龄往关中称贺,而靖节作此诗赠之。”
刘裕在消灭桓玄、卢循等异己势力之后,执掌朝政,功高位尊,已怀有夺取司马氏政权的野心。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16)刘裕率师北伐,消灭了羌族建立的后秦国,收复了古都长安、洛阳。自永嘉之乱以来,南北分裂,晋师不出,已逾百年。这次北伐胜利,本是一件大好事。无奈刘裕出兵的动机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所以才得胜利,便匆匆南归,去张罗篡位的事了。他一心只是“欲速成篡事,并非真有意于中原”。南北统一的希望,终成泡影。因此陶渊明既兴奋又有遗憾。
相关诗词
-
书情寄从弟邠州长史昭
自笑客行久,我行定几时?绿杨已可折,攀取最长枝。翩翩弄春色,延伫寄相思。谁言贵此物?意愿重琼蕤。昨梦见惠连,朝吟谢公诗。东风引碧草,不觉生华池。临玩忽云夕,杜鹃夜鸣悲。怀君芳岁歇,庭树落红滋。
-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淮南望江南,千里碧山对。我行倦过之,半落青天外。宗英佐雄郡,水陆相控带。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君心亦如此,包纳无小大。摇笔起风霜,推诚结仁爱。讼庭垂桃李,宾馆罗轩盖。何意苍梧云,飘然忽相会?才将圣不偶,命与时俱背。独立山海间,空老圣明代。知音不易得,抚剑增感慨。当结九万期,中途莫先退。
-
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
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公讳俊,字真长,其先叶黄帝。夫圣人之后,与庶姓不同,如河出昆仑,潜于厚地,焉振起,奋为洪澜,环回自天,非众川也。故自黄帝八代而生舜,武...
-
赠同年陈长史员外
明州长史外台郎,忆昔同年翰墨场。一自分襟多岁月,相逢满眼是凄凉。推贤有愧韩安国,论旧唯存盛孝章。所叹谬游东阁下,看君无计出恓惶。
-
刘二十八以文石枕见赠仍题绝句以将厚意因持壁州鞭酬谢兼广为四韵
枕截文琼珠缀篇,野人酬赠壁州鞭。用长时节君须策,泥醉风云我要眠。歌眄彩霞临药灶,执陪仙仗引炉烟。张骞却上知何日,随会归期在此年。
-
赠卢长史
移病欲成隐,扁舟归旧居。
-
湖州韦长史山居
一官唯买昼公堂,但得身闲日自长。琴曲少声重勘谱,药丸多忌更寻方。溪浮箬叶添醅绿,泉绕松根助茗香。明日鳜鱼何处钓,门前春水似沧浪。
-
周长史昉画毗沙门天王歌
长史画神独感神,高步区中无两人。
-
赋得谢墅送王长史
世业西山墅,移家长我身。
-
自义亭驿送李长史纵夜泊临平东湖
长亭宾驭散,岐路起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