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羊长史

魏晋 陶渊明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1)三季(2)后,慨然念黄虞(3)

我处三代衰微后,古之盛世我思慕。

得知千载上(1),正赖古人书。

了解千年以前事,全靠阅读古人书。

圣贤(1)留余迹,事事在中都(2)

古代圣贤留遗迹,桩桩都在中州处。

岂忘游心目(1)关河(2)不可逾。

岂能忘记去瞻仰?无奈山河远隔阻。

九域(1)甫已一(2)(3)理舟舆(4)

九州今始定一统,我将整装登征途。

闻君当先迈(1)负疴(2)不获俱(3)

听说你先奉命去,我今抱病难同赴。

路若经商山(1),为我少踌躇(2)

如果路途经商山,请你为我稍驻足。

多谢(1)绮与甪(2)精爽(3)今何如?

多谢商山贤四皓,未知精魂今何如?

紫芝(1)谁复采?深谷久应(2)

紫芝有谁还在采?深谷应是久荒芜。

驷马(1)无贳患(2),贫贱有交娱(3)

仕途难免遭祸患,岂如贫贱多欢娱?

清谣(1)心曲(2)人乖(3)见疏(4)

四皓歌谣记心内,不见古人叹命苦。

拥怀(1)累代(2)下,言尽意不(3)

数代之下怀感慨,言不尽意难倾诉。

小提示:陶渊明《赠羊长史》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赠羊长史》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念古伤今,流露着诗人对时局的观感和政治态度,也体现了“君子赠人以言”的古训,对友人进行讽示、忠告,大有别于一般伤离惜别、应酬敷衍之作。全诗思路文理绵密,从远处落笔,紧扣正意,徐徐引入,最后突出主旨,手法高妙。

创作背景

《赠羊长史》此诗是陶渊明赠给左将军长史羊松龄的赠答诗,当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当时羊松龄奉使去关中,向新近北伐取胜的刘裕称贺。元代刘履在《选诗补注》中云:“义熙十三年,太尉刘裕伐秦,破长安,送秦主姚泓诣建康受诛。时左将军朱龄石遣长史羊松龄往关中称贺,而靖节作此诗赠之。”

刘裕在消灭桓玄、卢循等异己势力之后,执掌朝政,功高位尊,已怀有夺取司马氏政权的野心。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16)刘裕率师北伐,消灭了羌族建立的后秦国,收复了古都长安、洛阳。自永嘉之乱以来,南北分裂,晋师不出,已逾百年。这次北伐胜利,本是一件大好事。无奈刘裕出兵的动机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所以才得胜利,便匆匆南归,去张罗篡位的事了。他一心只是“欲速成篡事,并非真有意于中原”。南北统一的希望,终成泡影。因此陶渊明既兴奋又有遗憾。

陶渊明

陶渊明

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有《陶渊明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