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咄唶歌
〔两汉〕
枣下何攒攒(1),荣华(2)各有时。
枣树上果实累累,树下人群聚集,但枣花的盛开是有一定的时节的。
枣欲初赤(1)时,人从四边来。
枣树果实就要变红成熟时,人们为了那甜脆的枣子从四面八方赶来。
枣适(1)今日赐(2),谁当(3)仰视之?
一旦枣尽树空,哪还会有人记得当初枣树的赐予而对它顾视怜惜呢?
小提示:汉乐府《古咄唶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古咄唶歌》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属《杂曲歌辞》。这首古辞通篇描述枣树的荣华,借以抒发对人情事态的感慨。在低沉的格调中,蕴含一股愤激不平之气。全诗通篇作比,把人生的感慨化入形象的描述当中,语意深沉,感情深挚,读来使人感到真切有味。
- 作品别称咄唶歌
- 作品出处乐府诗集
- 文学体裁五言诗
创作背景
《古咄唶歌》产生于汉代,见于《文选》卷十八潘安仁《笙赋注》,其作者不详。据题目可知作者心中有很深的哀怨。作者是在怨恨世态的炎凉。从诗中的语气看,作者曾有过发迹,有过荣华富贵,但这些都像过眼的烟云般消失了,他受到了世人的白眼与冷落。《古咄唶歌》正是作者落魄时的作品,因为他是“过来人”,有过盛衰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所以对现实揭露得很深刻。
相关诗词
-
鸳鸯歌为张节妇赋
翠屏罗荐沈香楼,紫金鸳鸯居上头。双飞誓作不死匹,万古愿同歌《莫愁》。楼前长挂团圆月,谁道能圆又能缺。可怜交颈复同心,一夜秋风两离别。茱萸子落芙蓉老,云鬓蛾眉断梳扫。永持灰死百炼心...
-
临池歌
君不见钟繇学书夜不眠,以指画字衣皆穿。当时尺牍来邺下,锦标玉轴争流传。又不见鲁公得法屋漏雨,意象咄咄凌千古。断碑零落翠苔封,直气英风犹可睹。元常独步黄初际,清臣后出今无继。风神迥处本天资,巧力亦自精勤至。羡君好尚何高奇,寒窗弄...
-
十台怀古·其七·歌风台
汉祖长歌起丰沛,手握龙阿舞天籁。风云龙虎正横戈,淮海波涛共澎湃。火旗拂日天地赤,白虎无声素蛇泣。山河已拱帝王居,魂魄犹思汤沐邑。楚王垓下独堪哀,楚歌四合悲风来。千古兴亡一长慨,五陵松柏飞苍埃。
-
前堂古槐作歌张之
...经摸索。守吏虽无齐令严,得人差免鲁邦削。政余颇爱此扶疏,视作鼎彝慰寂寞。广荫真看可蔽牛,通神果少来栖雀。化身痴想作槐安,古而无死何如乐。
-
六州歌头·其一·骊山
...空乱。蹙双蛾。奈兵何。痛惜三春暮,委妖丽,马嵬坡。平寇乱。回宸辇。忍重过。香瘗紫囊犹有,鸿都客、钿合应讹。使行人到此,千古只伤歌。事往愁多。
-
野轩歌
...心一窍尘沙国。尘沙国界有微尘,一一微尘一真人。一一真人一真源,威仪队仗数亦然。时人若见野轩叟,正眼一觑皆奔走。呵呵呵,千古万古野轩歌。
-
沛中怀古
花傍高楼日傍杨,帝家居处本无方。一州亦属君臣地,大统宁分父母乡。黑夜吼龙蛇草湿,碧天低雁马台荒。今朝沛里浮云外,古驿鸟歌归路长。
-
古朴树歌
...足斗龙虎,偃盖倒影鸣蜩蝉。绿叶参差有生意,中间孔穴萃虫蚁。上枝杳杳横苍云,下根落落穿厚地。树傍古庙祀土神,人来酹酒浇树根。但愿神灵长血食,树木与人终古存。村中老人长孙子,自言此树多年纪。忆作儿童上树时,今见根柯已如此。曾经丧乱见太平,几遇斧斤还...
-
酬孙子贻古镜歌
...同尘。从此年华憔悴尽,经月忘沐耻荣进。映玉都非裴楷容,素毛渐改潘仁鬓。君不见徐卿持节迈湘浔,李生一镜价千金。嘉惠慷慨情犹古,短歌流传称至今。愧我微才响谁嗣,荷君末光良自钦。世交纷纷总如面,何以报之惟此心。
-
歌风台
汉家猛将已成多,故里归来奈乐何。安得贤臣思更切,大风千古一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