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九仙山
〔宋〕
风流王谢(1)古仙真,一去(2)空山五百春(3)。
风度翩翩的王导、谢安可称得上古仙式的游山人,一旦离开人间名山空闻一晃就是五百春。
玉室金堂馀汉士(1),桃花流水失秦人。
华美道观留有汉时得道者的塑像,桃源仙境里可惜不闻秦人的音讯。
困眠一榻香凝帐(1),梦绕千岩(2)冷逼身。
夜晚困惫一下子倒在香气缭绕的帐边熟睡.恍惚中梦游高山峻岭感到寒气逼人。
夜半老僧呼客(1)起,云峰(2)缺处涌冰轮(3)。
夜半梦中突然被无量院的老僧唤醒,只见云峰缺口涌出清冷如冰的圆月一轮。
小提示:苏轼《宿九仙山》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宿九仙山》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二句叙九仙本身,而以王导、谢安为代表。三四句叙寻访九仙遗迹,就九仙本事及九仙山风物点化,对仗工稳。后四句作者满怀深情地写出自己在九仙山的住宿生活,并热情颂赞九仙山的自然奇观。全诗清新自然,生动形象。
创作背景
苏轼这首七律作于杭州通判任上,时年三十八。他本就好入名山游览,此时由于政治上的郁郁不得志,便更加寄情山水,他曾说:“天教看尽浙西山”(《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二首》)、“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便留连”(《登惠山绝项望太湖》)这首诗便是他于熙宁六年(1073年)游赏九仙山、夜宿无量院所作。
相关诗词
-
缘识·其二十九
常思清净世情闲,遥认天平我扣关。莫道玄谈些子是,凤飞鹤宿九疑山。
-
九仙山
南登九仙峰,西忆双溪月。玉轮千里悬秋光,环佩玲珑上瑶阙。仙人去去不可留,听我一曲歌丹丘。清晨摇曳采云别,白日飘忽乘天游。我宫之...
-
夜宿吴田铺望九华山怀黄恺衷蔡洛沙罗赤城三君子
夜宿吴田铺,深林暂解鞍。群公皆好客,野老喜迎官。倦鸟溪边树,流萤竹外栏。九华今夜月,谁共倚楼看。
-
登九仙山
吾宗九仙人,鍊药此山上。渺渺嘉遁心,□烟一相访。海门葱茏外,山气嵽嵲状。侧目明远潮,归遐委孤嶂。尘缘误良契,仙事敦夙尚。何处乘鲤归,微风起清漾。
-
洞仙歌·望九华山
丹崖翠壁,秀色从天泻。见一峰峰尽如画。昔谪仙曾到,谓似莲花,千载后、我欲登山去也。直儿孙九井,培塿五松,西望香炉庶其亚。傥此中仙客,拍手相招,肯教我、鸾骖鹤驾。请从此、逍遥以终焉,又何必,踌躇未完婚嫁。
-
送远道人归九仙山
西岩白云里,师去及春晖。日晓双峰出,天晴一鹤归。涧花粉棠艳,山菜刺楸肥。谁见孤吟罢,松间倚石扉。
-
汪雅堂召同张竹虚德生、戴桂山、家晴峰登九仙山,游积翠寺。时雅堂将之台湾,余当入都,赋别·其二
楼船横海意如何,兰若登临气欲磨。白水穿云明鹭羽,青松当槛老鹰窠。山空始觉心无定,僧少微嫌梵亦多。壁上应真能作證,优昙华里客经过。
-
登九仙山怀林頫因寄
雪后空山一棹过,新年草色送离歌。心知别后登临少,福地重来感慨多。谷口飞花看薄暝,涧门啼鸟掩垂萝。知君亦有东山屐,归去云林近若何。
-
送唐子畏之九仙山祈梦
人生出处天难问,闻有灵山试扣之。三月裹粮真不易,一生如梦复何疑。天台雁荡归时路,秋月春风别后思。我亦有疑烦致问,苍生帖息定何时。
-
送客宿九日山
石灶断苔纹,摩挲吊隐君。风吹游子袂,月照古人坟。旧事残碑在,荒祠流水分。永怀山忽冥,红叶坠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