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伯喈女赋

两汉 丁廙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曜鲜。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话言。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玄。

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曳丹罗之轻裳,载金翠之华钿。美荣曜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馀年。何大愿之不遂,飘微躯于逆边?行悠悠于日远,入穹谷之寒山。惭柏舟于千祀,负冤魂于黄泉。我羁虏其如昨,经春秋之十二。忍胡颜之重耻,恐终风之我萃。咏芳草于万里,想音尘之仿佛。祈精爽于交梦,终寂寞而不至。哀我生之何辜,为神灵之所弃。仰蕣华其已落,临桑榆之嘘唏。

入穹庐之秘馆,亟逾时而经节。叹殊类之非匹,伤我躬之无悦。修肤体以深念,叹兰泽之空设。伫美目于胡忌,向凯风而泣血。

作品简介

《蔡伯喈女赋》是汉末三国文学家丁廙创作的一篇赋。此赋描述蔡邕之女、东汉末年受过良好教育而才华出众的女诗人蔡琰(蔡文姬)悲惨的人生经历,着力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坎坷遭遇以及流落胡地时的痛苦心情。首先介绍女主人公的传统美德,接着叙写她的坎坷经历,最后感伤其在胡地蒙受的耻辱。全赋叙事一波三折,语言流畅自然,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丁廙为蔡伯喈之女蔡文姬悲惨的命运所打动,创作了《蔡伯喈女赋》。蔡文姬,名琰,精于天文数理,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初嫁河东卫仲道,无子,夫亡,归娘家。汉献帝兴平年(194—195),天下大乱,蔡琰为胡兵所掳,流落匈奴十二年,与匈奴左贤王生二子。后曹操用金璧赎回,改嫁冋郡董祀。此赋作于建安七年(202)文姬归汉后,与曹丕的同题之赋同时所作。

曹丕《蔡伯喈女赋序》云:“家公与蔡伯喈有管、鲍之好,乃命使者周近持玄玉璧,于匈奴赎其女还,以妻屯田郡都尉使者董祀。”(《太平御览》卷八〇六)丁廙是受命对蔡琰流落胡地的故事作赋。孙星衍《续古文苑》卷二:“案魏文帝《蔡伯喈女赋序》:‘家公与蔡伯喈有管、鲍之好,乃命使者周近持金璧与匈奴,赎其女还’云云,当时盖命词人并作,而廙应教也。”

  • 赏析

作者丁廙以女诗人蔡琰的生平为素材,进行精心剪裁,着力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坎坷遭遇以及流落胡地时的痛苦心情,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实与蔡琰的《悲愤诗》异曲同工,虽然是各有侧重。

作品第一段“伊大宗之令女”至“才朗悟而通玄”,描绘蔡琰妙龄年华时的聪慧、美丽和文化道德素养显得光彩照人,非同凡响。第二段“当三春之嘉月”至“负冤魂于黄泉”,描绘蔡琰结婚时的热切希望,“...

展开全部
丁廙

丁廙

汉魏时期文学家

丁廙(生卒年不详),字敬礼,丁仪弟。少有才姿,博学洽闻,建安中为黄门侍郎,与临菑侯曹植善,尝劝太祖立为太子。太祖虽深善其言,卒未纳用。及文帝即王位,与兄丁仪被杀。有文集二卷(《补续汉书艺文志》)传于世。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