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劝学(高中课文)节选自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 作品出处荀子
- 文学体裁论说文
- 创作年代战国后期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为了揭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他创作了《劝学》一文。
相关诗词
-
《中秋后同王退如月下泛舟是处无湖因号为是亦湖得上字》拼音版
秋意散人怀,复当芳月上。银河泻灏空,影入波中漾。破暝凌水烟,载酒坐小舫。劝酬亦云清,何况发高唱。互答总萧森,微籁敲细浪。响落林木间,飒然生远况。名胜即天开,终以人而畅。墩著谢家安,楼仍庾氏亮。灵迹定有因,斯言当不...
-
《孙权劝学》拼音版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劝学》拼音版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文心雕龙·奏启》拼音版
...陈蕃愤懑于尺一,骨鲠得焉。张衡指摘于史职,蔡邕铨列于朝仪,博雅明焉。魏代名臣,文理迭兴。若高堂天文,黄观教学,王朗节省,甄毅考课,亦尽节而知治矣。晋氏多难,灾屯流移。刘颂殷劝于时务,温峤恳恻于费役,并体国之忠规矣。夫奏之为笔,固以明允笃诚为本,辨析疏通...
-
《劝学》拼音版
...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
-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拼音版
...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宇宙初倒悬,鸿沟势将分。英谋信奇绝,夫子扬清芬。胡月入紫微,三光乱天文。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但洒一行泪,临岐竟何云。
-
《劝学》拼音版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
《奉和颜使君真卿修韵海毕州中重宴》拼音版
世学高南郡,身封盛鲁邦。
-
《宜黄县县学记》拼音版
...;又有祭祀、乡射、养老之礼、以习其恭让;进材、论狱、出兵授捷之法,以习其从事。师友以解其惑,劝惩以勉其进,戒其不率,其所为具如此。而其大要,则务使人人学其性,不独防其邪僻放肆也。虽有刚柔缓急之异,皆可以进之中,而无过不及。使其识之明,气之充于其...
-
《高山流水·听琴社中课题》拼音版
七条弦上写柔情,一丝丝、弹动秋声。风拍小帘栊,花阴恰有人听。芭蕉影、隔住红灯。分明是,流水高山绝调,戛玉敲冰。更幽兰制佩,腕底散芳馨。泠泠。虚空度鸿雁,寒浦外、水净沙平。何处怨苍梧,落叶舞遍风轻。掩朱帷、拍缓弦停。夜深也,还怕纤纤素指,错点明星。默无言、恍若江上数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