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国风·召南·采蘩》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反映人们为祭祀而劳作的诗,主要叙写为了采办祭祀所需的用来燎烧的蒿草,主人公大费周章地去寻找和采办的经过和完成祭祀过程的辛劳。诗中采蘩者的身份历来有争议,或说宫女,或说夫人,或说奴仆。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重章叠句。其主要特色在于前两章以一问一答出之,明显地受了原始民歌的影响;末章写其仪容,用「僮僮」「祁祁」,言语虽简,而采蘩者之仪态神情可现。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古代学者有两种说法:一说为祭祀而作,一说为养蚕而作。其主人公采蘩者的身份,历来也有很多说法。《毛诗序》曰:“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是以为此乃贵族夫人自咏之辞,说的是尽职“奉祭祀”之事。朱熹《诗集传》则曰:“南国被文王之化,诸侯夫人能尽诚敬以奉祭祀,而其家人叙其事以美之也。”定主人公为“家人”,这是对毛序的一大修正。不过以为那辛勤“采蘩”、“夙夜在公”的还是“诸侯夫人”,于诗意未免仍有隔膜。诚然,古代贵族夫人也确有主管宗庙祭祀的职责,但并不直接从事采摘、洗煮等劳作。《周礼·春官宗伯》称:“世妇,掌女宫之宿戒,及祭祀,比其具。”贾公彦疏谓“女宫”乃指有罪“从坐”、“没入县官”而供“役使”之女,又称“刑女”。凡宫中祭祀涉及的“濯摡及粢盛之爨”,均由“女宫”担任。而此诗中的主人公,既称“夙夜在公”,又直指其所忙碌的地方为“公侯之宫”,则其口吻显示的身份,自是供“役使”的“女宫”之类无疑。因此,现代学者多以为这首诗是一首反映宫女们为祭祀而劳作的诗。
相关诗词
-
《采桑曲》拼音版
桑柘雨晴如绿云,谁家女儿茜红裙。采桑纤纤露玉笋,低首不肯观使君。采之采之弗容缓,争柰筐深未能满。只愁归晚正蚕饥,不道使君欲肠断。
-
《采松歌·其一》拼音版
采松采松,东门之阿。于以析之,炮羔炙鹅。我肴既馨,我酒既嘉。跻此同人,友生孔多。称觞上寿,硕人逶迤。
-
《采葛谣辰阳道中作》拼音版
采葛荒山中,泥深葛根短。茅茨四子母,我腹讵得满。罢丞摄令印,窥我肉可脔。似闻府公慈,欲诉宁尽款。采葛采葛春不雨,去年不雨食葛苦。食葛苦,命敢辞,只怕丞来葛了时。
-
《采莲曲二首·其一》拼音版
绿鬓云鬟红玉颊,日日溪头弄舟楫。采莲采叶复采花,莲花莲叶何稠叠。万里关山君别妾。试问相思路几重,数尽莲花数莲叶。
-
《采薇》拼音版
采薇采薇,山高路危。采之盈掬,聊以充饥。薄暮无人,踽踽独归。其归伊何,路远莫致。焉得羽翰,乘风而去。念我母氏,怀我兄弟。日月遄迈,其如忧悴。翩...
-
《采桑词·其一》拼音版
采采复采采,柔条与老枝。浑忘纤手破,只是怕蚕饥。
-
《采莲曲》拼音版
江南好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下,鸥飞莲叶边。莲叶莲花耀洲渚,桂楫兰桡下长浦。采莲采叶忘采花,隔水停船共君语。君语不还顾,妾心将奈何。回船向明月,月照江水波。江水照妾影,明月知妾情。郎心得似此明月,兼照莲花与莲...
-
《采莲词》拼音版
谁家游冶郎,日日在横塘。只采莲叶绿,不采莲花香。采莲采叶犹自可,怜新弃旧愁杀我。
-
《采蕺歌》拼音版
采蕺采蕺蕺渐绿,蕺山昨夜雨沾足。越女提篮入市中,论价不止金与玉。开时花似荞麦花,亦能蔓生走长蛇。龙肝凤髓久无味,却寻野蔌新矜誇。声名在世多相忌,最厌薰莸同一器。我歌采蕺非虚辞,采蕺歌中有深意。
-
《采松花》拼音版
美人采松花,纷纷落黄雪。花落松枝轻,当风更摇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