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传世名作《定武兰亭十三跋》作于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受当时还是太子的仁宗之邀,赵孟頫结束了在杭州十年的江浙儒学提举之任,取道运河北上大都。离开杭州时,赵孟頫的好友吴森决定陪他同行。吴森是嘉兴的大藏家,他随身携带了一本家藏的《定武兰亭》(五字损本)。九月五日,当船行到湖州南浔的时候,赶来送别的僧人独孤长老(名正吾,号东屏)也带了一本《定武兰亭》(五字不损本),并将它送给了赵孟頫。在船从杭州到大都(今北京)的34天的行程中,赵孟頫写了著名的《定武兰亭十三跋》,也称《兰亭十三跋》。
后来由于一场大火,这篇《兰亭十三跋》被烧的面目全非,仅留下些许残片,现存于日本。从残留下来的片段我们可以看到,赵子昂的这篇行书《兰亭十三跋》的用笔仍然是他的一贯书风,下笔果断有力,行笔方圆兼施,而收笔又含蓄内敛,给人一种飘逸潇洒的美感。不光是书法美,赵子昂在这篇《兰亭十三跋》中的相关论点同样精彩。著名的“用笔千古不易,而结字亦需用功”,成为了后世学书者努力方向的指南。在那段一个多月的行程中,周边一片宁静,唯有这欧阳询临摹的《定武兰亭》相伴,日日品读,沉迷其中,才有了这段流传千年的学书经典论述。不光是赞叹,赵子昂还品读出了些许的无奈。正所谓“世人尽学兰亭面,欲脱凡骨无金丹。”,大家都在追随王羲之的用笔,可是最后只是得到了肤浅的表面,真正想要脱胎换骨,却发现世上根本找不到改头换面的良药。其中的失落和有力,也许只有迷恋书法的人才有体会吧。
创作背景
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传世名作《定武兰亭十三跋》做于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受当时还是太子的仁宗之邀,赵孟頫结束了在杭州十年的江浙儒学提举之任,取道运河北上大都。离开杭州时,赵孟頫的好友吴森决定陪他同行。吴森是嘉兴的大藏家,他随身携带了一本家藏的《定武兰亭》(五字损本)。九月五日,当船行到湖州南浔的时候,赶来送别的僧人独孤长老也带了一本《定武兰亭》(五字不损本),并将它送给了赵孟頫。在船从杭州到大都(今北京)的34天的行程中,赵孟頫写了著名的《定武兰亭十三跋》。
相关诗词
-
《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一·顾林亭》拼音版
寥寥湖上亭,不见野王居。平林岂旧物,岁晚空扶疏。自古圣贤人,邑国皆丘墟。不朽在名德,千秋想其余。
-
《咏怀诗十三首》拼音版
...悟精,魂射飞扬。君子克己,心吉冰霜。泯泯乱昏,在昔二王。瑶台璇室,长夜金梁。殷氏放夏,周翦纣商。于戏后昆,可为悲伤。【其十三】晨风扫尘,朝雨洒路。飞驷龙腾,哀鸣外顾。揽辔按策,进退有度。乐往哀来,怅然心悟。念彼恭人,眷眷怀顾。日月运往,岁聿云暮...
-
《咏怀八十二首·其二十七》拼音版
周郑天下交,街术当三河。妖冶閒都子,英曜何芬葩。玄发发朱颜,睇眄有光华。倾城思一顾,遗视来相誇。愿为三春游,朝阳忽蹉跎。盛衰在须臾,离别将如何。
-
《咏怀八十二首·其二十三》拼音版
东南有射山,汾水出其阳。六龙服气舆,云盖覆天纲。仙者四五人,逍遥晏兰房。寝息一纯和,呼噏成露霜。沐浴丹渊中,炤燿日月光。岂安通灵台,游瀁去高翔。
-
《咏怀八十二首·其十一》拼音版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
-
《兰亭集序》拼音版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
-
《兰亭诗六首(其三)》拼音版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寥朗无崖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
《三月帖》拼音版
三月十三日羲之顿首:近反亦至,念足下哀悼之至,不可胜。更寒外,足下何如?吾劣劣,力遣知问。王羲之顿首。
-
《效阮公诗十五首》拼音版
...庭前。中心有所思,虚堂独浩然。安坐咏琴瑟,逍遥可永年。【其十三】假乘试行游,北望高山岑。翩翩征鸟翼,萧萧松柏阴。感时多辛酸,览物更伤心。性命有定理,祸福不可禁。唯见云际鹄,江海自追寻。【其十四】夕云映西山,蟋蟀吟桑梓。零露被百草,秋风吹桃李。君子怀...
-
《世说新语·尤悔第三十三》拼音版
...对简文帝,不甚得语。废海西后,宜自申叙,乃豫撰数百语,陈废立之意。既见简文,简文便泣下数十行。宣武矜愧,不得一言。桓公卧语曰:“作此寂寂,将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谢太傅于东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