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明妃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被称为是咏王昭君最好的诗。第二首诗描写王昭君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况与心情,并委曲深入地刻画昭君心事,突出其民族大义,塑造了一个可悲且可敬的明妃形象。全诗语言矜炼深雅,缠绵婉丽,艺术手法多样,风格鲜明独特。作品命题新颖,遭致纷纷议论,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广泛影响。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二首。这组诗作于公元1059年(嘉祐四年),王安石奏《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之后。当时,梅尧臣、欧阳修、司马光、刘敞皆写有和诗。
北宋时,辽国、西夏“交侵,岁币百万”(赵翼《廿二史札记》)。自景祐年间(1034—1038)以来,“西(夏)事尤棘”。当时的施宜生、张元之流,就因在宋不得志而投向辽、夏,为辽、夏出谋献策,造成宋的边患。诗人们借汉言宋,想到明妃。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创作的。
相关诗词
-
《明妃曲四首·其二》拼音版
胡王知妾不胜悲,乐府皆传汉国辞。朝来马上箜篌引,稍似宫中闲夜时。
-
《明妃曲二首·其一》拼音版
君王无计慰销兵,借妄和戎讲舅甥。幸以香肌当破敌,免传玉貌只倾城。
-
《秋夜曲二首·其二》拼音版
秋灯向壁掩洞房,良人此夜直明光。天河悠悠漏水长,南楼北斗两相当。
-
《相和歌辞·采莲曲二首·其二》拼音版
虽听采莲曲,讵识采莲心。漾楫爱花远,回船愁浪深。烟生极浦色,日落半江阴。同侣怜波静,看妆堕玉簪。
-
《次韵和答圆明老师二首·其二》拼音版
回首云庵日又低,孤帆欲渡晚风吹。桃花水暖拍堤去,莲叶舟轻随棹移。老罢转知身是梦,愁来只有鬓成丝。人间无地安双足,万事从头愧老师。
-
《青楼曲二首·其二》拼音版
姊妹争誇夫婿殊,众中单道不曾输。千兵队里明金紫,腰下寒光玉辘轳。
-
《殿前曲二首·其二》拼音版
鸿箓瑶簪叩宝坛,云璈凤管簇回銮。月明千片芙蓉影,蝉鬓凉生七叶冠。
-
《中秋夜从侍御饶公登明远楼二首·其二》拼音版
黯澹千山暮,凭阑首重回。虹争汾水上,云拥太行来。渐老惊先达,多艰急异才。今宵迟月色,须为绣衣开。
-
《夷门曲二首·其二》拼音版
南堤二月杏花红,北堤高楼红映空。珊瑚宝玦谁家子,系马门前青树中。
-
《艳曲二首·其二》拼音版
父母爱少女,女是聪明子。生不识鸳鸯,绣出鸳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