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和张常侍
〔魏晋〕
市朝(1)凄(2)旧人(3),骤骥感悲泉(4)。
朝廷旧人死散令人悲伤,时光匆匆而为日落感叹。
明旦(2)非今日,岁暮(1)余何言(3)!
明朝升起已非今日太阳,年岁已暮我又能有何言!
素颜(1)敛光润,白发一(2)已繁(3)。
平日容颜已收敛起光润,并且早已见白发更增添。
阔(1)哉秦穆(2)谈,旅力岂未愆!
秦穆公言谈真可称迂阔,人老怎能说膂力未耗散?
向夕(1)长风(2)起,寒云没(3)西山。
傍晚来临刮起阵阵长风,衹见层层寒云笼罩西山。
冽冽气遂严(1),纷纷飞鸟还。
冽冽寒气吹来越来越冷,那飞鸟也已经纷纷回还。
民生鲜长在,矧伊(1)愁苦缠。
人生本来很少能够长寿,何况常常会被愁苦纠缠。
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
屡缺清酒常常无酒可饮,而无从快乐在今时此年。
穷通(1)靡攸虑,憔悴(2)由化迁(3)。
穷困显达本来不去考虑,容颜憔悴听任自然变迁。
抚己(2)有深怀(1),履运增慨然(3)。
时常自问很有深刻感慨,逢到岁终又添一重伤感。
小提示:陶渊明《岁暮和张常侍》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岁暮和张常侍》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以双关的笔法,从岁暮著笔,将市朝的变化、风云的严厉,同岁暮的凄冷、暮年的悲伤融为一处,使全诗笼罩着浓重的悲凉感伤的气氛。全诗不仅抒发了诗人穷困愁苦、憔悴悲慨的「深怀」,而且深刻地寄託着对行将易代的忧虑与悲愤。
创作背景
关于创作年份,大致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另一说在晋安帝义熙十四年(418年)。义熙十三年十二月,太尉刘裕率部回到建康,南北山河统一的希望破灭。义熙十四年十二月,宋王刘裕幽禁晋安帝而立晋恭帝,篡晋之势甚显。
相关诗词
-
官舍岁暮感怀书事五首·其三
霜菊娟娟尚有花,萧条厅树暮啼鸦。万竿修竹开侯府,十里青山隐相家。麋鹿并游谙野性,诗书相对是生涯。冷官自有贫中乐,敢向朱门肉食夸。
-
官舍岁暮感怀书事五首·其二
修竹高槐交映门,公居潇洒近山云。醉眠多似陶彭泽,官况贫于郑广文。秋菊捣尘供晓饵,寒松收子和香焚。经年门巷无车马,只有清风伴此君。
-
岁暮书事十二首·其十二
云去暮天迥,雁飞寒夜长。姮娥守孤月,青女恨连霜。不寐看银烛,长吟送羽觞。山炉与石鼎,伴我老他乡。
-
岁暮
岁暮无聊客,端居如坐禅。薄霜犹衣裌,多雨急收田。落日乌鸢集,晴林橘柚悬。已无轩冕念,岑寂度残年。
-
岁暮书事十二首·其七
壮心常许国,平日讨论兵。天地身将老,山河意欲惊。病多缘痛饮,吟苦更伤情。斗酒新丰市,何人问马生。
-
岁暮书事十二首·其一
岁晏北风疾,山空万谷号。木枯随意折,鸿断不成高。深屋支蓬户,温炉暖缊袍。老夫原不寐,鸣竹鼓萧骚。
-
和陶岁暮作和张常侍
我生有天禄,玄膺流玉泉。何事陶彭泽,乏酒每形言。仙人与道士,自养岂在繁。但使荆棘除,不忧梨枣愆。我年六十一,颓景薄西山。岁暮似有得,稍觉散亡还。有如千丈松,常苦弱蔓缠。养我岁寒枝,会有解脱年。米尽初不知,但怪饥鼠迁。二子真我客,不醉亦陶然。
-
和江丞北戍琅邪城
春城丽白日,阿阁跨层楼。苍江忽渺渺,驱马复悠悠。京洛多尘雾,淮济未安流。岂不思抚剑,惜哉无轻舟。夫君良自勉,岁暮勿淹留。
-
次韵昌叔岁暮
城云漏日晚,树冻裹春深。糁密鱼虽暖,巢危鹤更阴。横风高彍弩,残溜细鸣琴。岁换儿童喜,还伤老大心。
-
送张甥赴青州幕
人情每期费,之子适予心。老饯城东陌,悲分岁暮襟。少留班露草,遂往隔云林。未觉青丘远,因风嗣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