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和张常侍
〔魏晋〕
市朝(1)凄(2)旧人(3),骤骥感悲泉(4)。
朝廷旧人死散令人悲伤,时光匆匆而为日落感叹。
明旦(2)非今日,岁暮(1)余何言(3)!
明朝升起已非今日太阳,年岁已暮我又能有何言!
素颜(1)敛光润,白发一(2)已繁(3)。
平日容颜已收敛起光润,并且早已见白发更增添。
阔(1)哉秦穆(2)谈,旅力岂未愆!
秦穆公言谈真可称迂阔,人老怎能说膂力未耗散?
向夕(1)长风(2)起,寒云没(3)西山。
傍晚来临刮起阵阵长风,衹见层层寒云笼罩西山。
冽冽气遂严(1),纷纷飞鸟还。
冽冽寒气吹来越来越冷,那飞鸟也已经纷纷回还。
民生鲜长在,矧伊(1)愁苦缠。
人生本来很少能够长寿,何况常常会被愁苦纠缠。
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
屡缺清酒常常无酒可饮,而无从快乐在今时此年。
穷通(1)靡攸虑,憔悴(2)由化迁(3)。
穷困显达本来不去考虑,容颜憔悴听任自然变迁。
抚己(2)有深怀(1),履运增慨然(3)。
时常自问很有深刻感慨,逢到岁终又添一重伤感。
小提示:陶渊明《岁暮和张常侍》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岁暮和张常侍》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以双关的笔法,从岁暮著笔,将市朝的变化、风云的严厉,同岁暮的凄冷、暮年的悲伤融为一处,使全诗笼罩着浓重的悲凉感伤的气氛。全诗不仅抒发了诗人穷困愁苦、憔悴悲慨的「深怀」,而且深刻地寄託着对行将易代的忧虑与悲愤。
创作背景
关于创作年份,大致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另一说在晋安帝义熙十四年(418年)。义熙十三年十二月,太尉刘裕率部回到建康,南北山河统一的希望破灭。义熙十四年十二月,宋王刘裕幽禁晋安帝而立晋恭帝,篡晋之势甚显。
相关诗词
-
岁暮叹三首·其一
秋日苦短秋云多,北风萧萧洛水波。□□□□□□□,长林撑空叶馀柯。鸣雁高飞去不息,晚花悠悠能几何。洛阳经年客未去,岁暮搔首空悲歌。
-
岁暮闲韵四首·其一
岁暮柯山客,端居不出门。风烟限僻壤,闾井若荒村。江鸟占寒暑,楼笳报晓昏。风枝吹断蔓,霜叶拥陈根。慷慨看星剑,烦愁泥酒樽。孤烟...
-
岁暮独酌书事奉怀晁永宁
天涯催晚岁,残律去如奔。入夜北风恶,多阴寒日昏。野吹馀烧烬,溪落旧沙痕。霜重饥鹰疾,田空宿雁喧。山明千笋直,云积万营屯。足雨耕犁早,丰年柿栗繁。地平秦接席,土断洛开门。白首三年客,黄桑数亩村。懒梳悲发短,不寐守炉温。折骨披残蘖,苍龙卧老根。晚篁犹伫思,幽蕊助消魂。慷慨双龙剑,飘零一酒樽。琳琅思秀色,环佩想清言。独语看明烛,空庭月出轩。
-
岁暮即事寄子由先生
岁暮淮阳客,贫闲两有馀。朝昏面壁坐,风雪闭门居。老去深依佛,年衰更嗜书。未能忘素业,聊用慰穷途。下里皆平屋,开门即古墟。鸡豚...
-
岁暮歌
...下幽姿亦可悦,点缀小树花玲珑。老人重裘不能暖,永夜惟守深炉红。啾啾寒雀飞不起,饥啄冻土藏枯丛。青春欲回水官怒,摧拉未使阳和通。天时平分各司一,兴废谁得专其雄。杜门解辔聊有待,行看马脚春泥融。
-
官舍岁暮感怀书事五首·其四
北风吹雁去翩翩,流滞周南又一年。田为岁荒陶令秫,酒无人乞广文钱。香笼钵水清晨咒,坐暖蒲团后夜禅。更谢晴明好山色,数峰残雪在檐前。
-
官舍岁暮感怀书事五首·其三
霜菊娟娟尚有花,萧条厅树暮啼鸦。万竿修竹开侯府,十里青山隐相家。麋鹿并游谙野性,诗书相对是生涯。冷官自有贫中乐,敢向朱门肉食夸。
-
官舍岁暮感怀书事五首·其二
修竹高槐交映门,公居潇洒近山云。醉眠多似陶彭泽,官况贫于郑广文。秋菊捣尘供晓饵,寒松收子和香焚。经年门巷无车马,只有清风伴此君。
-
岁暮书事十二首·其十二
云去暮天迥,雁飞寒夜长。姮娥守孤月,青女恨连霜。不寐看银烛,长吟送羽觞。山炉与石鼎,伴我老他乡。
-
岁暮
岁暮无聊客,端居如坐禅。薄霜犹衣裌,多雨急收田。落日乌鸢集,晴林橘柚悬。已无轩冕念,岑寂度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