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
〔宋〕
壬戌(1)之秋,七月既望(2),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3)来,水波不兴(4)。举酒属(5)客,诵明月之诗(6),歌窈窕之章(7)。少焉(8),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9)之间。白露(10)横江(11),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1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13),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14)独立,羽化(15)而登仙(16)。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缓步徐行。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1)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2),击空明(3)兮溯流光(4)。渺渺(5)兮予怀,望美人(6)兮天一方。”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1)而和(2)之。其声呜呜然,如怨(3)如慕(4),如泣如诉;余音(5)袅袅(6),不绝如缕(7)。舞幽壑(8)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9)。
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苏子愀然(1),正襟危坐(2),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3)?”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1),东望武昌(2),山川相缪(3),郁(4)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5)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6),舳舻(7)千里,旌旗蔽空,酾酒(8)临江,横槊(9)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10)鱼虾而友麋(11)鹿,驾一叶之扁舟(12),举匏尊(13)(樽)以相属。寄蜉蝣(14)于天地,渺沧海(15)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16),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17)。知不可乎骤(18)得,托遗响(19)于悲风(20)。”
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1),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2),而卒(3)莫消长(4)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5)以一瞬(6);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7)者之无尽藏(8)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9)。”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1)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2)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小提示:苏轼《赤壁赋》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前赤壁赋》一般指《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 作品别称前赤壁赋
- 作品出处苏东坡全集
- 文学体裁赋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相关诗词
-
赤壁图为胡允中赋
江空水落寒无波,倚天赤壁高嵯峨。雪堂老苏从二客,携酒夜载扁舟过。中流扣舷发棹歌,有酒不饮当如何。鳜鱼三尺脍白雪,临风细酌金叵罗。酒酣耳热歌再起,...
-
赋得七月既望泛舟赤壁
赤壁坡仙两度游,赋成白雪映清秋。当年胜事空流水,此日高情更泛舟。咽月洞箫声袅袅,横江孤鹤梦悠悠。一尊乘兴重怀古,那问黄州定粤州。
-
题画小赤壁图
...声悄。回思平原鹤,谁是枌榆鸟。恰似黄池会,吴楚争可了。将无山岳灵,端受里俗□。归语东阳生,携筇事幽讨。石言曾莫逆,壁观共枯槁。田成琳球赋,屋用辛夷橑。太守握红云,冠彼山谷好。灵踪俨如旧,庞赘忽以澡。嘉名公等锡,一壑从余保。手写浪淘沙,峨眉雪可扫。...
-
赵千里赤壁图
...。回舟荡入鸿濛里,时有孤鹤横江来。平生到处多佳遇,海市登舟亦奇事。文章变态发雕龙,意象飘飘梦中是。铁骑长驱欲闭关,前珠后壁焕斓斑。伯驹图画鲜于字,二赋长流天地间。巢松幽人吕山下,收藏不惜千金价。清秋明月画楼开,应有虹光彻长夜。
-
霜天晓角·赤壁
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
鹤斋为道士薛茂弘赋
仙人倦骑鹤,筑室住空山。桃花落几上,白云入窗间。昨从青城游,路逢采樵者。遗以山君铭,刻之崖石下。开门望赤壁,明月满中天。窅窅玉笙韵,只在青松颠。茅君不可招,双舄下京县。借问几时来,笑指壁间箭。我有碧玉轸,与君弹九皋。曲终忽长揖,飞佩翀烟霄。
-
七月望夕大参郑邦用佥事蔡景明戢敬之邀游赤壁二首·其一
宾主西南胜事并,此游端足慰平生。杯仍七月称秋望,赋是双珠可夜明。战血至今高壁色,词源终古大江声。与君聊释盈虚意,忽听山城漏五更。
-
题吴镇赤壁图
月白风清夜,聊为赤壁游。了知非后赋,二客尚同舟。
-
题东坡游赤壁图
谁削层崖如壁立,万仞崚嶒倚天赤。亭亭雄据大江滨,气势似与江流敌。东连夏口西武昌,控荆引蜀形势长。英雄割据竟何在,山川千古犹苍苍。东坡老仙玉堂客,文章气...
-
赤壁道中赠武冈陈守
扁舟驾长风,道遇武冈守。烨烨俨凤仪,芬芬佩兰揉。因之衔舻尾,载月驰清溜。细与话同心,倾盖恍然旧。忆昔赤壁游,几人共杯酒。扣舷吹洞箫,水月空明偶。一苇纵所如,岂能事拘纽。霸业归寒灰,长江赋同久。今古几人豪,与君重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