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
暮从碧山下(1),山月随人归。
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
却顾所来径(1),苍苍(2)横翠微(3)。
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相携及田家(1),童稚开荆扉(2)。
遇斛斯山人相携到他家,孩童出来急忙打开柴门。
绿竹入幽径,青萝(1)拂行衣(2)。
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
欢言得所憩(1),美酒聊共挥(2)。
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
长歌吟松风(1),曲尽河星稀(2)。
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歌罢银河星星已经很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1)共忘机(2)。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忘了世俗奸诈心机。
小提示: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前四句写诗人下山归途所见,中间四句写诗人到斛斯山人家所见,末六句写两人饮酒交欢及诗人的感慨,全用赋体写成,流露了诗人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的感情。全诗情景交融,色彩鲜明,神情飞扬,语言淳厚质朴,风格真率自然。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743年
创作背景
关于《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此诗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李白作此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李白一生中曾两入长安,第一次是在公元730年(唐玄宗开元十八年),李白三十岁时;第二次是在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时。此诗写于李白初入长安隐居终南山时期。
另一种说法是:李白此诗作于公元752年(唐玄宗天宝十一载)春,时李白五十二岁,正隐居终南山。
相关诗词
-
病起过仲虚山人迁宅
山人第宅几经迁,景物无如此地妍。
-
赠清霞子
我昔游太华,亦上终南山。为寻仙人清霞子,那知乃在东湖间。
-
和人秋归终南山别业
旧居三顾后,晚节重幽寻。野径到门尽,山窗连竹阴。昔年莺出谷,今日凤归林。物外凌云操,谁能继此心。
-
南山旅舍与故人别
一日又将暮,一年看即残。病知新事少,老别旧交难。山尽路犹险,雨馀春却寒。那堪试回首,烽火是长安。
-
将进酒
...莫倚青春健,龌龊浮生如走电。琴瑟盘倾从世珠,黄泥局泻流年箭。麻姑爪秃瞳子昏,东皇肉角生鱼鳞。灵鳌柱骨半枯朽,骊龙德悔愁耕人。周孔蓍龟久沦没,黄蒿谁认贤愚骨。兔苑词才去不还,兰亭水石空明月。姮娥弄箫香雨收,江滨迸瑟鱼龙愁。灵芝九折楚莲醉,翾风一...
-
苔藓山歌
野人夜梦江南山,江南山深松桂闲。野人觉后长叹息,帖藓粘苔作山色。闭门无事任盈虚,终日欹眠观四如。一如白云飞出壁,二如飞雨岩前滴。三如腾虎欲咆哮,四如懒龙遭霹雳。嶮峭嵌空潭洞寒,小儿两手扶栏干。
-
过苍梧峡
...两厓近,撇漩指顾随洪涛。龙君水伯似相晓,此水不大亦不小。纸船偏得铁梢公,稳似春游在灵沼。翻思初下象鼻山,怕问行人多苦颜。惊心乐水昭平驿,虑患防虞不暂閒。忽见苍梧山在目,已闻莺语自间关。须知平地风波恶,何处安留不险艰。此心常似初来日,三峡沧溟任往还。
-
登邓尉山
邓侯栖隐处,闻在西南峰。昨投山僧宿,迢遰寻遗踪。足履一片云,手攀千尺松。俛视太湖水,孤光澹濛濛。稍见烟中村,微閒谷口钟。崖隙露白日,洞门生雷风。飞泉激潺湲...
-
张师夔为郭子静作终南山色因题
终南山色秀可食,中有游云动凝碧。华岳西面仙掌高,仙都下射金精白。绀宫琳馆凭险阻,渭水晴川来咫尺。古木深藏魍魉寒,阴厓晓入蜿蜒黑。幽人旧隐依青壁,萝径紫篱闭寥阒。野桥插岸何处船,落日无人独归客。栎翁笔法追郭熙,远意欲寄烟霞微。半生江海屡惊梦,万里风尘能化衣...
-
城南访裴氏昆季
相思起中夜,夙驾访柴荆。早雾桑柘隐,晓光溪涧明。村蹊嵩棘间,往往断新耕。贫野烟火微,昼无乌鸢声。田头逢饷人,道君南山行。南山千里峰,尽是相思情。野老无拜揖,村童多裸形。相呼看车马,颜色喜相惊。荒圃鸡豚乐,雨墙禾莠生。欲君知我来,壁上空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