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琵琶
〔唐〕
有书生欲游吴地,道经江西,风阻泊船,书生因上山闲步。入林数十步,上有一坡,见僧房院开,门外小廊数间,傍有笔砚。书生攻画,遂把笔于房门素壁上,画一琵琶,大小与真不异。画毕,风静船发。僧归,见画处,不知何人。乃告村人曰:“恐是五台山圣琵琶。”当亦戏言,而遂为村人传说,礼施求福甚效。
有个书生想要到吴国去游学,路途经过长江以西,由于风太大,停船避风,书生趁机下船上山闲走散步。进入了林子数十步远,上面有一个坡。看见僧人的房院打开着,门外面有小的廊数间,靠有笔和砚。书生擅长画画,于是拿起笔,在房门的白色墙壁上画了一个琵琶,大小和真的琵琶一样。画完之后,风已经平静下来,于是船也出发了。僧人回来,看见了画画的地方,不知道是谁所画。于是告诉村里的人说:“恐怕是五台山的圣琵琶。”于是就被村里人传说,人们给以教神的礼节仪式祈求得福,很灵验有效。
书生便到杨家,入关经年;乃闻人说江西路僧室有圣琵琶,灵应非一。书生心窃疑之。因还江西时,令船人泊船此处,上访之。僧亦不在,所画琵琶依旧,前幡花香炉供养。书生取水洗之尽,僧亦未归。书生夜宿于船中,至明日又上。僧夜已归,觉失琵琶,以告。邻人大集,相与悲叹。书生故问,具言前验:“今应有人背着,琵琶所以潜隐。”书生大笑,为说画之因,及拭却之由。僧及村人信之,灵圣亦绝耳。
书生有便到了扬州,入关几年;竟然听人说江西路僧人的房舍有圣琵琶,灵验不止一次。书生心里认为这个事情很疑惑。趁回江西时,让船家停泊船到这个地方,上前去拜访它。僧人也是不在。他他所画的琵琶依然如此,但是前面却有幡花香炉。书生用水把画洗干净。僧人也是没有回来。书生晚上在船上歇息,到了第二天有上前去。僧人已经回来,明白失去了琵琶,把这个事情告诉村人。邻居会聚在一起,互相悲伤叹息。书生因此问他们,全都说以前的灵验:“今天应该有人违反了神的旨意,这就是琵琶不见了的原因。”书生大笑,说出了画画的原因,是擦去的原由。僧人和村人相信了书生的话,琵琶的所谓灵验也从此断绝。
小提示:皇甫氏《画琵琶》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画琵琶》是唐代作家皇甫氏创作的传奇。这篇传奇塑造了一个并非温和敦厚而是顽皮、轻浮甚至有些恶作剧的读书人的形象。全文环境描写与故事情节相互相成,特定的环境中产生了特定的心理活动,特定的心理活动又产生新的环境、新的心理活动,如此循环往复,使故事螺旋形发展,曲折动人。
- 作品出处原化记
- 文学体裁传奇
- 创作年代唐代
创作背景
《画琵琶》载于《原化记》,作者为皇甫氏,其生平事迹史无记载,因此《画琵琶》这篇传奇的创作背景也难以考证。
相关诗词
-
相见欢·题画
风吹万点幽花。落谁家。语燕差池依样受风斜。春信透。愁人瘦。是吴娃。丰面含羞无语障琵琶。
-
画堂春·东堂西畔有池塘
东堂西畔有池塘。使君棐几明窗。日西人吏散东廊。蒲苇送清凉。翠管细通岩溜,小峰重叠山光。近池催置琵琶床。衣带水风香。
-
又和杨之美家琵琶妓
...遗其粗。官卑俸薄不自给,买童教乐收图书。客来呼童理弦索,满面狼籍施铅朱。樽前一听啄木奏,能使四坐改观为欢娱。有时陈书出众画,罗列卷轴长短俱。破缣坏纸抹漆黑,笔墨仅辨丝毫馀。补装断绽搜尺寸,分别品目穷锱铢。以兹为玩不知老,自适其适诚吾徒。岂无高...
-
再和尧夫欲借琵琶妓·其一
画船西去水成乡,玉管朱弦出上方。衰病不须多酌我,次公非酒亦能狂。
-
题秋江送别图送杨亨衢少府参安成军事
...将亦无数,昼拥旌旗夜挝鼓。豹韬合变待参谋,太守抡才君独去。送君江上君甚欢,江风吹雪芦花寒。知君心事如秋水,故应写入画图看。问谁画者谢君绩,不画琵琶美人泣。舟子扬帆发棹歌,主人解剑停杯立。我亦从军今四年,男儿姓名何足怜。老亲白发长相忆,只得还家种薄田。
-
踏莎行·画栋风生
画栋风生,绣筵花绕。层台胜日频高眺。清辉爽气自娱人,何妨称意开颜笑。水碧无穷,山青未了。斜阳浦口归帆少。云鬟烟鬓只供愁,琵琶更作相思调。
-
解连环·画帘花午
画帘花午。记娇痴揽镜,未成眉妩。但有情、却怨芳春,笑轻咽歌喉,要瞒鹦鹉。小问侬名,为郎拨、琵琶弦数。甚年时学得,银甲纤纤,背地曾谱。弓弓听伊细步。讶朦胧不辨,三里香雾。问再见、红颊添潮,更胜却环肥,鬓云低俯。烛灺筵...
-
仿石田送行图画一扇付筱珊侄
别君千万里,郑重此一揖。不画浔阳江,琵琶大呜咽。
-
题堵法曹文明所画匡庐图
墨樵诗翁发垂耳,少年嗜画今老矣。山鸡野鹿是前身,每见青山乐忘死。高堂醉扫匡庐巅,香炉缥缈生紫烟。我来一见似相识,仿佛偃卧彭郎船。小孤鱼肥春酒好,何当举白醉五老,芙蓉倒影月出早。与君同上乐天亭,令人夜唤琵琶听。
-
为陈万里题王瑶卿凤卿时慧宝姜妙香贾璧云王伶书画扇本
国士真惭爨弄才,妙书能画世犹推。何人更作连昌赋,重话琵琶贺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