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炎武(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
顾炎武(1613—1682),字忠清,苏州府昆山县(今属江苏)人,清兵破南京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后世尊称为亭林先生。明亡后,曾两次参加武装抗清斗争,力图恢复明朝。复明无望后,顾炎武即致心于学术,誓死不与清廷合作。著有《日知录》一书。
-
庾信(南北朝文学家,“宫体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早年出入于梁朝宫廷,善作宫体诗,风格华丽。梁元帝时任右将军、散骑侍郎、封武康县侯,出使西魏。梁亡后被强留于北方,因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先后得到西魏和北周的优待,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他的作品时有用典堆砌和隐晦的缺点,但总的来说,其艺术成就,集六朝之大成,对唐代诗赋的发展产生颇大的影响。著有《庾子山集》。
-
王禹偁(北宋诗人、散文家,宋初有名的直臣)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 ,巨野(今属山东)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登进士第,授成武主簿。端拱元年(988年),召试,直史馆,迁知制诰,判大理寺。遇事敢言,三遭贬斥,作《三黜赋》以见志。诗学杜甫、白居易,文风平易畅达。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存词一首。
-
陈师道(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苏门六君子”之一)
陈师道(1053—1101),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境困窘。早年学文于曾巩,绝意仕进。元祐(1086-1094)初期,因苏轼等人举荐,任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诗学杜甫,苦心锤炼,质朴苍老,深受黄庭坚推重。为江西诗派代表性作家,常与苏轼、黄庭坚等唱和。有《后山先生集》、《后山谈丛》。
-
孙武(中国春秋时期军事家)
孙武(前545—470年),字长卿,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
柳如是(明末清初女诗人,秦淮八艳之首)
柳如是(1618—1664),本姓杨,名爱,改姓柳,名隐。又改名是,字如是,号河东君,又号蘼芜君,浙江嘉兴人。明末为江南名妓,崇祯十四年(1641)嫁钱谦益为妾。甲申之变后,劝谦益自杀殉明,谦益不从。清初谦益死,族人争产,自缢殉之。工诗善画,世所艳传。著有《戊寅草》《柳如是诗》等。今人辑有《柳如是集》。
-
汪琬(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
汪琬(1624—1691),字苕文,号钝庵,晚号尧峰,人称尧峰先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顺治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等职。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编修,参与修撰《明史》。以病辞归,隐居太湖尧峰山,专心著述。通经学,长于古文。与魏禧、侯方域齐名,号称“清初三大家”。著有《钝翁类稿》《尧峰文钞》等。
-
王羲之(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人。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是东晋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体”开创者)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西北)人。吴均出身寒贱,好学有俊才。其诗文受到沈约称赞,诗文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吴均曾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触犯武帝,书被焚,人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卒于公元520年,时年五十一岁。
-
项安世(南宋诗人)
项安世(1129―1208),字平父,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荆州)。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进士,宁宗开禧二年(1206)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后官至太府卿。项安世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著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
-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等。
-
曹雪芹(清代学者)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官至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雍正初年,曹家家道中落,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死后遗留《红楼梦》前八十回稿子。另有《废艺斋集稿》。
-
周紫芝(南宋文学家)
周紫芝(1082—1155),字小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宋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年)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出知兴国军。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词属清疏一路,其绮丽处亦不浓艳。
-
崔颢(唐代著名诗人)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723年)登进士第。唐玄宗开元(713年—741年)后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望(杜佑父)门下任职。唐玄宗天宝(742年—756年)初年,入朝为太仆寺丞,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前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名著当时。《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
列子(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
列子(前450—前375年),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有《列子》,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
-
钟繇(三国时期政治家、书法家)
钟繇(151—230),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
王献之(东晋书法家、诗人、画家、官员)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
-
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十七岁继承父业,袭世职登州卫(今山东蓬莱)指挥佥事;旋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后因在浙、闽一带抗倭有功,升任总兵官。他一生南征北战、颇有建树。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莅戍要略》《止止堂集》等。
-
王国维(近代著名学者、文艺批评家)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早年留学日本,后执教清华研究院国学门,为“四大导师”之一。1927年6月,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精甲骨文研究,创立出土材料与文献相参证的“二重证见法”以治史。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观堂集林》等学术专著行世。其少作《人间词话》标出“境界”以为词中胜境。其个人创作亦以此为指归,有《人间词》甲乙稿。
-
胡应麟(明代学者、诗人)
胡应麟(1551—1602),字元瑞,号少室山人,别号石羊生,明代浙江省兰溪县城北隅人在文献学、史学、诗学、小说及戏剧学方面都有突出成就。他布衣一生,却广交天下,无论贵贱。深谙浙东学术之真谛,吸取宇内文章之精华。著有诗论专著《诗薮》,诗文集《少室山房集》,论学专著《少室山房笔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