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花
〔唐〕
帝城(1)春欲暮,喧喧(2)车马度(3)。
这一年暮春,长安城中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原来是到了牡丹盛开的时节,长安城里的名门大户纷纷相随前去买花。
贵贱无常价(1),酬直(2)看花数。
牡丹花的价钱贵贱不一,价钱多少以花的品种来定。
灼灼(1)百朵红,戋戋五束素(2)。
这里的牡丹有的枝繁叶茂,鲜红欲滴,小小的束花,要付五捆白绢的价钱。
上张幄幕(1)庇,旁织巴(2)篱护。
它们被精心呵护着,主人还给张上了帷幕,筑起了樊篱。
水洒复泥封,移来(1)色如故。
辛勤浇灌之余还培上了最肥沃的土,因此花的颜色还和以前一样鲜艳。
家家习为俗(1),人人迷不悟(2)。
家家习以为俗,更没有人认为是错的。
有一田舍翁(1),偶来买花处。
有一个老农,无意中也来到了买花的地方。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1)。
目睹此情景,不由得低头长叹,然而此叹又有谁在意呢:
一丛深色花(1),十户中人(2)赋!
这一丛深色的牡丹花,价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了。
小提示:白居易《买花》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买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为组诗《秦中吟十首》的最后一首,也是广为传诵的一首。此诗通过叙写长安贵族买牡丹花的场面,揭露了当时上层统治者奢侈豪华、挥金如土的腐朽生活,深刻反映了剥削与被剥削之间的矛盾。诗分两部分,前十四句,写京城贵族买花;后六句,写田舍翁感叹买花。全诗行文晓畅,对比鲜明,讽刺辛辣,具有较深的社会意义。
- 作品别称牡丹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中唐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前后,白居易创作了组诗《秦中吟十首》。“秦中”是指唐代首都一带地方。诗前小序曰:“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此诗为其中第十首。
与白居易同时的李肇在《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召铺宫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值数万者。”这就是创作此诗当时的社会背景。
相关诗词
-
不买花
清似咸平处士家,案头诗卷是生涯。胆瓶莫讶无花插,过了梅花不买花。
-
卖花声·晓起买花有感
风雨连朝,春色不知馀几。见筠篮、粉红香腻。高呼低唤,奈绣帘深闭。料多娇、惺忪犹未。惜花人早,买得酴醾半蕊。手擎来、燕随莺睨。兰闺昔日,有翠螺新髻。今教我、寄将谁是。
-
买花二首·其一
朱颜弃我去,繁花为谁妍?春来当自惜,莫惜买花钱。
-
林贵文买牡丹见赠至彭村偶题
宝刀和雨剪流霞,送到彭村刺史家。闻道名园春已过,千金还买暨家花。
-
买花
今早神清觉步轻,杖藜聊复到前庭。市声亦有关情处,买得秋花插小瓶。
-
买花券
何必山涯与水滨,案头屋角四时新。片言订得林中约,一纸招来天下春。破例不妨同市侩,买花毕竟是骚人。当年玉鼻谁书券,笑步东坡马后尘。
-
独乐园夜饮梅花下再赋
我有一樽酒,为君消百忧。当春梅盛发,去作花间游。嫦娥从东来,爱此亦迟留。便欲买花去,玉玦恋枝头。花动月光乱,月移花影流。横斜满杯盘,酒面香浮浮。举觞吸明月,与花相劝酬。君若不尽饮,恐为花月羞。缅想李太白,对酒无朋俦。当时明月下,还有此花不。
-
卖花词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余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
-
东坡种花二首·其一
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杏梅。百果参杂种,千枝次第开。天时有早晚,地力无高低。红者霞艳艳,白者雪皑皑。游蜂逐不去,好鸟亦来栖。前有长流水,下有小平台。时拂台上石,一举风前杯。花枝荫我头,花蕊落我怀。独酌复独咏,不觉月平西。巴俗不爱花,竟...
-
买菊
重阳风雨遍扬州,买得秋花又一秋。说是傲霜吾不信,朝来篱下总垂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