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州昼锦堂记
〔宋〕
仕宦(1)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2),庸人孺子,皆得易(3)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4),买臣见弃于其妻(5)。一旦高车驷马(6),旗旄(7)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8),瞻望咨嗟(9);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10)者也。
做官做到将相,富贵而回老家,这是大家都认为非常荣耀的事,也是古今都公认的。一般当读书人穷困时,在乡里过着贫苦日子,平民儿童都可轻视甚至侮辱他。如苏秦不被嫂子礼待,朱买臣被妻子抛弃。一旦坐着四匹马拉的高大的车子,旗帜在前开道,又有骑兵卫队拥着,在街边观看的人,挤在一起肩并肩脚挨脚的,一边仰望一边赞叹;而所谓平头男女,又跑又窜又惊又慌,汗水都出来了,甚至惭愧得低头弯腰,跪在车轮辗起的灰尘和马蹄子中间,向新贵人悔过请罪。这就是一个普通士子,成功得志时,那意气的旺盛,是以前人们所比方的穿着锦绣的荣耀事啊!
惟大(1)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2),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3),登显士(4);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5)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1)纛,不足为公荣;桓圭(7)衮裳(8),不足为公贵;惟德被(9)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10),播之声诗(11),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惟有大丞相魏国公不是这样。魏国公,相州人。祖辈起代代都有美好的德行,都是有名的高官。魏国公从年轻时就考取科举高榜,登上显要的位置。海内人士听其传布四方的德音,仰望其播及的风采,已有多年了。所说的做将相,得富贵,都是魏国公早就应有的。不像那穷困的人,一时侥幸得志,出乎庸男和愚妇的意料而使他们惊异,并向他们夸耀。既然这样,那么仪仗大旗,不足为魏国公的光荣;桓圭和礼服,不足为魏国公的显贵。只有恩德遍及百姓,功勋建于国家,事迹刻入钟鼎碑石,传播在声乐和文章里,光耀后世,永世不朽,才是魏国公的心志。读书人也是在这点上寄望魏国公啊。哪里只是荣耀于一时一乡呢?
公在至和(4)中,尝以武康之节(5),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6)。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雠、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1)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7)。至于临大(2)事,决大(2)议,垂绅(8)正笏(9),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10),所以铭彝鼎(11)而被(3)弦歌者,乃邦家(12)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魏国公在仁宗至和年间,曾以武康节度使身份,管理相州,就在后园建了“昼锦堂”。后又刻诗于石碑上,留给相州的人们。诗篇说的是快意于感恩报仇,夸耀个人多誉,都是值得鄙薄的。他不以昔日人们所夸耀的为荣,反而作为自己的警戒。从此可见魏国公是如何看待富贵,而志向哪能轻易测量啊!因此他能出为大将入为丞相,勤劳地为朝廷办事,不论平顺时还是险难时都一样。至于面对重大事件,决策重要议题,垂着衣带,拿着手板,不动声色,把天下放置得像泰山一样安稳,可谓是国家重臣了。他的丰功伟业,被刻上钟鼎,谱成歌曲,是国家的光荣,而不单是乡里的光荣啊。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我虽无机会登上魏国公的厅堂,却庆幸曾诵读他的诗篇,很高兴他大志有成,并向天下宣告。于是就写下以上的文字。
小提示: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相州昼锦堂记》是欧阳修为宰相韩琦在故乡相州修建的昼锦堂写的一篇「记」,作于北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作者围绕「昼锦」(白天穿锦衣,无比荣耀之意)二字发挥,先说明富贵还乡,衣锦而荣,是古今所同,并生动描述了古人衣锦还乡、得意扬扬的场面,然后避实就虚,不写昼锦堂本身,而是着重写昼锦堂主人的高尚品德。作者用苏秦、朱买臣等炫耀富贵的庸俗行为作陪衬,盛赞韩琦不以誇耀富贵为荣,反而引以为戒的行为,讽劝权贵们不要「誇一时而荣一乡」,而以「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为志,进而「耀后世而垂无穷」。全文写得含蓄隽永,迂回起伏,是历来公认的名篇。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作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写作此文时,韩琦任丞相,欧阳修在翰林院供职。古人曾说,富贵归故乡,犹当昼而锦。《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样的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魏国公韩琦是以武康节度使回老家任职,是富贵而归故乡。因此,他修建了“昼锦堂”。但他志向远大,轻富贵,不以昼锦为荣,并刻诗言志。欧阳修对此十分推崇。并且,他们都曾主张革新,有共同的抱负和政治见解。因此,欧阳修“乐公(指韩琦)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写了这篇文章。
相关诗词
-
乙卯昼锦堂同赏牡丹
从来三月赏芳妍,开晚今逢首夏天。料得东君私此老,且留西子久当筵。柳丝偷学伤春绪,榆荚争飞买笑钱。我是至和亲植者,雨中相见似潸然。
-
再题昼锦堂
为郡偏荣昼锦归,再容乡任古来稀。邸人只骇新章贵,仙表谁瞻旧鹤飞。浃境士民增慰悦,一轩风物起光辉。镵诗又志君恩厚,鼎镬捐身报亦微。
-
昼锦堂
古人之富贵,贵归本郡县。譬若衣锦游,白昼自光绚。不则如夜行,虽丽胡由见。事累载方册,今复著俚谚。或纡太守章,或拥使者传。歌樵忘故穷,涤器掩前贱。所得快恩仇,爱恶...
-
昼锦堂·红绽梅肥
红绽梅肥,绿垂笋折,风光处处关情。懊恨此身无定,泛梗飘萍。悔别溪山随马足,惭窥鬓影伴啼莺。关河远,春树暮云,时时摇乱心旌。堪惊。茅店月,青山路,多少霜迹鸡声。不信神州赤县,尽是愁城。梦中常作还乡客,醒时仍逐众人行。须知道,负却赏心乐事,急问归程。
-
澧州群贤堂记并歌·其二
蕙肴兮椒浆,历芳芜兮荐君堂。君不来兮予愁,渺贝宫兮谁留。高丘之人兮为君妒,聊澧浦兮消遥。
-
昼锦堂赏新牡丹
欲集珍丛称此堂,春来栽槛首花王。连砧不动开犹少,对酒多情格自强。白昼已凌乡锦色,清阴宜接讼棠芳。娱宾一奉笙歌赏,从此香名岁月长。
-
昼锦堂·洗砚池荒
洗砚池荒,换鹅笼杳,曲水春日生兰。茧纸昭陵,幽恨灰满唐棺。藉彼零星三百字,摅君牢落万千端。推敲稳,一卷吟成,分明定武碑残。眉攒。炼石手,修月斧,碎珠错落金盘。不羡文回蕃锦,几隐灵檀。妙词咐嘱羲之写,诗心觅与达摩安。将有感,晋代无波,古井又起波澜。
-
昼锦堂·其二·赠宋牧仲比部,时以枫香词见示
雪苑才人,相门遗笏,海内大宋争传。犹忆当年宿卫,衣马翩翩。壮岁诗书频折节,英游把臂满词坛。挥毫处,击钵高吟,题残十样蛮笺。长安。投缟苎,争簟扇,一时驱驾群贤。善病围宽沈约,渴类文园。晴窗填就花间句,绿樽鉴定米家船。枫香好,读罢轻风祛暑,小阁泠然。
-
昼锦堂同赏牡丹
牡丹亲植锦堂前,回首光阴二十年。一见开颜如有旧,三来经赏岂无缘。竞新品目应输洛,独守单平似信天。欲寄朝云皆大笔,愿搜豪句饰妖妍。
-
读梓关大令所校刊翁晋公昼锦堂遗集题词·其二
闻道唐梁际,皇华重使才。诏传东洛远,国自古闽开。择木良禽意,承家昼锦裁。多君能继述,一卷抵琼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