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
〔南北朝〕
自三峡(1)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隐(4)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5),不见曦月(6)。
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到。
至于夏水襄陵(1),沿溯阻绝(2)。或王命急宣(3),有时朝发白帝(4),暮到江陵(5),其间千二百里(6),虽(7)乘奔御(8)风,不以疾(9)也。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1),回清倒影(2)。绝巘(3)多生怪柏(4),悬泉(5)瀑布,飞漱(6)其间,清荣峻茂(7),良多趣味(8)。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每至晴初霜旦(1),林寒涧肃(2),常有高猿长啸(3),属引凄异(4),空谷传响(5),哀转久绝(6)。故渔者歌曰:「巴东(7)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8)泪沾裳(9)!」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凉怪异,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提示:郦道元《三峡》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江水注》,是著名山水散文。全篇只用一百五十五个字,既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又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阔的景象。
- 作品出处水经注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南北朝时期
创作背景
《三峡》此篇即节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文题为后人所加。是作者记录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和四季风光所作。
相关诗词
-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石林何飕飗,忽在窗户间。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
-
自韶阳南下三峡作
六泷三峡南中胜,渔父相将几溯洄。
-
栖贤三峡桥
吾闻太山石,积日穿线溜。况此百雷霆,万世与石斗。深行九地底,险出三峡右。长输不尽溪,欲满无底窦。跳波翻潜鱼,震响落飞狖。清寒入山骨,草木尽坚瘦。空濛烟霭间,澒洞金石奏。弯弯飞桥出,潋潋半月...
-
竹枝词·三峡猿声泪欲流
三峡猿声泪欲流,夔州竹枝解人愁。渠侬自有回天力,不学垂杨绕指柔。
-
游庐山山阳七咏·三峡石桥
三峡波涛饱溯沿,过桥雷电记当年。江声仿佛瞿唐口,石角参差滟滪前。应有夜猿啼古木,已将秋叶作归船。老僧未省游巴蜀,松下相逢问信然。
-
三峡流泉歌
草木摇落兮露为霜,三峡之水兮流汤汤。我欲绝之兮恨无梁,邈佳人兮天一方。明月皎皎兮,泉流汤汤。
-
望三叠泉谷帘泉而不能至
只游玉峡并三峡,未到帘泉与叠泉。少日跻攀今老矣,且随筋力度残年。
-
立秋日同子澄寺簿及佥判教授二同寮星子令尹约周君段君同游三峡过山房登折桂分韵赋诗得万字辄成十韵呈诸同游
抗尘几何时,猿鹤共悲怨。岂知朱墨暇,乃适山水愿。兹晨秋令初,休沐谨邦宪。佳宾忽四来,英僚亦三劝。驾言北郭门,谢此旟隼建。散目山崔嵬,纵辔路修蔓。凭栏快倒峡,跻壑困脱挽。追攀林樾深,欢喜脚力健。登高眺远浦,众景争自献。何必仍丹丘,径欲凌九万。
-
三峡桥
三峡桥西路不通,水深石怪自蟠龙。一闻马足皆惊起,倏忽云遮五老峰。
-
三峡闻猿
扁舟登楚峡,孤棹下巫云。正值三声断,仍教五夜闻。凄凄流洞壑,杳杳透烟氛。滟滪秋归尽,阳台曙欲分。何人悲失计,几度恨离群。听后盈巾泪,家山接海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