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杜甫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李侯(1)佳句(2),往往似阴铿(3)

李白往往有很美妙的诗文,写得像南朝人阴铿那样好。

余亦东蒙客(1)(2)君如弟兄。

我也算得上是鲁郡的隐士,喜爱他就像对待自家弟兄。

醉眠秋共被(1),携手(2)同行。

晚上大醉后同盖被子睡觉,白天则结伴携手一起游玩。

更想幽期(1)处,还寻北郭生(2)

又想到还有个隐逸的期约,便一同去寻访城北范先生。

入门高兴(1)发,侍立小童(2)清。

进门后就产生高雅的兴致,少年童仆也让人感到清雅。

落景(1)寒杵(2)屯云(3)对古城。

一直到夕阳西下寒杵声起、晚云笼罩古城还不想分散。

向来吟橘颂(1)谁与(2)莼羹(3)

就如《橘颂》中的高品格之人,谁会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

不愿论簪笏(1)悠悠沧海情(2)

我们不想讨论仕途的事情,而安闲沐浴于纯真的友情之中。

小提示: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排律。此诗先写作者与李白的深厚交情,再叙与李白一同寻访范十隐居,后写在范居处即席朗诵屈原的《橘颂》,席上三个人因此在各自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表达了朋友之间心神相连的感情。全诗有对真挚友情的珍惜,有心志共鸣的融洽,有生命志向茫茫无归的惆怅,格调高古,兴致飘逸,情境清妙。

创作背景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此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当年秋天,杜甫再次来到前几年的旧游地鲁郡(今山东兖州),而此时李白有家寄住鲁郡任城县(今山东济宁),两人便相约同访鲁郡城北的范十居士。两人均作诗记述此事。李白诗为《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杜甫诗即《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仇兆鳌《杜诗详注》云:“天宝三载三月,白自翰林放归。四载,白在齐州,公与同游历下,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是也。”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