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唐〕
李侯(1)有佳句(2),往往似阴铿(3)。
李白往往有很美妙的诗文,写得像南朝人阴铿那样好。
余亦东蒙客(1),怜(2)君如弟兄。
我也算得上是鲁郡的隐士,喜爱他就像对待自家弟兄。
醉眠秋共被(1),携手日(2)同行。
晚上大醉后同盖被子睡觉,白天则结伴携手一起游玩。
更想幽期(1)处,还寻北郭生(2)。
又想到还有个隐逸的期约,便一同去寻访城北范先生。
入门高兴(1)发,侍立小童(2)清。
进门后就产生高雅的兴致,少年童仆也让人感到清雅。
落景(1)闻寒杵(2),屯云(3)对古城。
一直到夕阳西下寒杵声起、晚云笼罩古城还不想分散。
向来吟橘颂(1),谁与(2)讨莼羹(3)?
就如《橘颂》中的高品格之人,谁会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
不愿论簪笏(1),悠悠沧海情(2)。
我们不想讨论仕途的事情,而安闲沐浴于纯真的友情之中。
小提示: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排律。此诗先写作者与李白的深厚交情,再叙与李白一同寻访范十隐居,后写在范居处即席朗诵屈原的《橘颂》,席上三个人因此在各自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表达了朋友之间心神相连的感情。全诗有对真挚友情的珍惜,有心志共鸣的融洽,有生命志向茫茫无归的惆怅,格调高古,兴致飘逸,情境清妙。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排律
- 创作年代745年
创作背景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此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当年秋天,杜甫再次来到前几年的旧游地鲁郡(今山东兖州),而此时李白有家寄住鲁郡任城县(今山东济宁),两人便相约同访鲁郡城北的范十居士。两人均作诗记述此事。李白诗为《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杜甫诗即《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仇兆鳌《杜诗详注》云:“天宝三载三月,白自翰林放归。四载,白在齐州,公与同游历下,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是也。”
相关诗词
-
游仙·其二
缥缈十二楼,上有仙人居。左据青玉案,右拥鸿宝书。琼瑶制危冠,芙蓉曳轻裾。欢笑粲玉齿,从容下丹除。俯察碧流水,清波戏朱鱼。仰观青天云,舒卷任太虚。
-
扬州逢李十二衍二首·其一
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酒如川。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
-
山居吟·其十二
独坐穷心寂杳冥,个中无法可当情。西风吹尽拥门叶,留得空阶与月明。
-
病足昼卧梦中谵谆乃诵尚书也既觉口占绝句二首·其一
唐虞已远三千岁,每诵遗书涕泗潸。济济九官十二牧,我独不得居其间。
-
山中有怀李十二
林前风景晚苍苍,林下怀人路杳茫。白发流年淹旧业,碧山茅屋卧斜阳。客边秋兴悲张翰,病里春情笑沈郎。何事登楼□□□,几回搔首□思归。
-
蕃与斯远季奕同生于十二月蕃初五日季奕初十日斯远十八日近辱季奕贶诗犹未获报兹及斯远之寿并此奉颂二首 其二
郑子才不疏,徐子文甚勇。一旦召严徐,一旦策晁董。去年萧寺中,杯酒兼旬同。间阔见难合,况乎分悴丰。
-
蕃与斯远季奕同生于十二月蕃初五日季奕初十日斯远十八日近辱季奕贶诗犹未获报兹及斯远之寿并此奉颂二首 其一
徐子崖根竹,风雪不掩绿。郑子谷中兰,冰霜已腾馥。二子有此风,宜尔生穷冬。我独何为者,飘然直转蓬。
-
酒病中寄李十二招饮五首·其一
班郎握笔未封侯,嗜酒扬雄欲白头。寂寞著书谁作伴,雨枝风叶碧梧秋。
-
同李十二醉饮王氏牡丹园二首·其二
吹尽纷纷桃李尘,天香国艳一翻新。正过谷雨初晴日,分得西都大半春。旧态似推新艳好,红芳不似淡妆真。嗟予久得丘园意,何日相逢一幅巾。
-
四十一岁岁莫日歌
小儿不知老人意,贺我明年四十二。人生三十百事衰,四十已过良可知。少年读书不晓事,坐谈王霸了不疑。脂车秣马试长道,一日百里先自期。不知中途有陷阱,山高日莫多棘茨。长裾大袖足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