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上题樊氏水亭
〔唐〕
涟上(1)非所趣(3),偶为世务牵。
涟上不是兴趣所在,偶为世俗之事所牵累。
经时(1)驻归棹,日夕对平川。
经过的当时停下归棹,日暮之时对着平川。
莫论行子愁,且得主人贤。
不去谈论游子的忧愁,暂且得到主人贤明。
亭上酒初熟,厨中鱼每鲜。
亭上酒刚刚酿成,厨房中的鱼往往很新鲜。
自说宦游(1)来,因之居住偏。
自称为求做官而奔走,就居住在偏僻之处。
煮盐沧海(1)曲,种稻长淮(2)边。
煮盐在沧海之弯曲处,种植水稻在长淮边。
四时常晏如(1),百口无饥年。
一年四季常安宁,百口人都无饥荒的年头。
菱芋藩篱下,渔樵耳目前。
菱芋就长在篱笆下,渔人樵夫就在耳目前。
异县少朋从,我行复迍邅(1)。
别县他乡很少有朋友,我的人生处境不顺。
向不逢此君,孤舟已言旋。
从前不曾逢见此君,小船已经要旋转回去。
明日又分首(1),风涛还眇然(2)。
明天又要跟你离别,别后的风浪渺茫无边。
小提示:高适《涟上题樊氏水亭》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涟上题樊氏水亭》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四句交代涟上过樊氏水亭的缘由。中十二句写樊氏水亭的情况,主人热情好客、情趣淡泊,居住环境优美宜人,令人流连。后六句回视自身行迹遭遇,感慨相聚之难别离之易,于聚散中有身世之感。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745年
创作背景
高适有《东征赋》曰:“岁在甲申,秋穷季月,高子游梁既久,方适楚以超忽。”甲申年为唐玄宗天宝三载(744),据赋中所写,此次东游,诗人最后到过山阳(今淮安),“历山阳之村墅,挹襄鄙之邑居。人多嗜艾,俗喜观渔连葭苇于郊甸,杂汀洲于里间。”“襄”即涟水县。此诗有“亭上酒初熟”“菱芋藩篱下”之句,应作于天宝四载(745)秋。
相关诗词
-
题张氏水村小景
逢著闲人只点头,海边今我是沙鸥。多情芳草旧知己,如意好山都上楼。白发已前浑是梦,黄花相与又逢秋。年来解得濠梁意,却笑游鱼误中钩。
-
题徐氏溪亭四首·其一
高亭虚出水,结构若天成。波荡垂帘影,窗留过橹声。树低看岸远,风细觉潮平。自有芳洲杜,含滋日日生。
-
寄题余氏桂亭
主人开杰槛,懒种洛中魏。诸郎请嘉名,笑指亭下桂。根分月晕寒,花染天香细。珍重青云梯,籯金未为贵。
-
题徐氏溪亭四首·其三
飞鸟点青天,惊鱼跳锦川。檐栏相照映,空水共澄鲜。草际分皋陆,烟中辨舸船。有亭佳如此,真觉主人贤。
-
题元朗水亭
微径树边入,亭偏池水涯。即能通竹屋,兼亦占鸥沙。晚色湖生月,秋香荇作花。柴扉夜分火,只与钓鱼槎。
-
题西渠水亭·其三
月上潮生风自来,主人爱客清尊开。漫游信脚浑无定,打话高亭更此回。
-
清远城陷题朱氏池亭·其三
恋阙孤怀尽,悬丝一命微。负伤如未觉,无泪不须挥。鱼吮艰贞血,水为赙襚衣。秪应魂气在,长绕玉阶飞。
-
题章氏园亭·其一·壶中堂
身在蓬瀛亦醉乡,清冰出壑置高堂。谁知天上风云阙,不似人间日月长。
-
寄题新蔡水亭二首·其一
闻道名王馆,深依上第开。花间分岛屿,云里出亭台。夏洞藏阴雪,晴流激暗雷。不因人境近,只拟是天台。
-
春日同友人重游郑氏水亭
江村花柳春犹浅,水郭亭台日正迟。幔卷暂教山翠入,尊开侧见竹光移。朝簪未许真抛得,杯酒应拚与醉期。况是同游无俗侣,凭君更续旧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