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行

李贺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长戈莫(1),彊弩莫烹。

虽有长戈,却不能把猛虎刺,虽有强弓,却不能把猛虎击。

乳孙哺子,教得生狞(1)

猛虎哺育子子孙孙,要它们像自己一样凶残毒狠。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

它把头举起,就像一座城池,它把尾翘起,就像一面旌旗。

东海黄公,愁见夜行。

曾经降伏猛虎的东海黄公,如今怕虎也不敢夜间出行。

道逢驺虞(1)牛哀(2)不平。

猛虎途中遇到似虎的驺虞,因其不害人伤生而大怒不平。

生何用尺刀(1),壁上雷鸣(2)

宝刀利剑不能发挥作用,被挂在墙上,悲愤吼啸如雷敏。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

泰山脚下,虎害复生,今日又传来了妇人的哭声。

官家(1)(2),吏不敢听。

官府虽然定有捕捉猛虎的限期,但衙吏们畏惧,不敢听从。

小提示:李贺《猛虎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猛虎行》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借乐府古题揭示唐朝藩镇割据,子孙相承,为恶一方的社会问题。诗共十六句,可分三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写猛虎的凶恶,先以赋的笔法说明戈也不能冲击它,弩也不能弹射它,乳孙哺子,相继为非;再极言猛虎作恶之甚。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紧承上面的意思指出,有法术能制虎的黄公都怕遇见猛虎,而猛虎看见具有虎形却不食生物的仁义之兽驺虞,心里还感到不舒服,嗔怪驺虞的无用。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先说人有宝刀,但悬之壁间无以为用,不能以之除害,宝刀愤激不甘而作雷鸣;后把矛头直指官家,创造出对强藩悍将畏之如虎的官家形象。全诗古朴无华,意境深邃,笔墨经济而充分准确地刻画出猛虎可憎可恨的形象,流露出诗人的忧国悯时之情。

创作背景

李贺虽然只活了二十七岁,但却经历了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其时正值安史乱后不久,国家元气大伤,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祸国殃民,莫此为甚。李贺的诗“其命辞,命意,命题皆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姚文燮《昌谷诗注序》)。这首《猛虎行》就是影射当时社会现实,针对藩镇跋扈,强据一方,肆为凶恶,横行无忌,“今法令所不能制者,河南北五十余州”(《资治通鉴》元和七年李绛语)而作的。

李贺

李贺(诗鬼)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仕途偃蹇。曾官奉礼郎。有“诗鬼”之称,是继屈原、李白之后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全唐诗》存诗5卷。有《昌谷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