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犀行
〔唐〕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1),刻石立作三犀牛。
蜀郡太守李冰兴修水利时,曾经刻五头石犀牛以镇江水。
自古虽有厌胜(1)法,天生江水向东流。
虽然有一物镇服一物说法,但是江水还是顺势向东而流。
蜀人矜夸(1)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2)。
当地人总夸耀石犀能治水,洪水泛滥也淹不了张仪楼上。
今年灌口损户口(1),此事或恐为神羞。
当年灌口发洪水淹没人家,此事恐镇水之神也感到羞耻。
终藉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
防洪靠众人出力修筑堤防,正值秋天快用木石泥土筑堤。
先王作法皆正道,鬼怪何得参人谋。
大禹治水是顺势疏导河流,哪能靠诡话邪怪来治水患呢。
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1)只与长川逝。
五头石犀镇水能起何作用,失踪的石犀只能顺水而消逝。
但见元气常调和,自免洪涛恣凋瘵(1)。
只有自然界阴阳二气调和,才可以免除洪水带来的祸患。
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
假若谁能掌握天地的纲纪,洪水不会成灾石犀急速奔亡。
小提示:杜甫《石犀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石犀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吟咏古迹,号召以人力治水患,又将水患与乱政联系起来,呼唤良相出现。全诗忧愤深广,语意沉郁,构思精到,意境浑成,语言凝练,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当时人民治水实践中的情形,不管思想还是艺术都有较高的成就。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上元二年(761)秋天,成都附近发生水灾,杜甫借人们治水过程中崇尚迷信的现象,写了这首诗。战国时秦人李冰作蜀太守时曾在成都南三十五里刻立五头石犀镇压水精,防止洪溢。蜀人以为无忧。但上元二年秋季,洪水泛溢,灌口(灌县西北)一带民遭灭顶。杜甫作此诗以破除人们对石犀的迷信。
相关诗词
-
越中行
越国临沧海,芳洲复暮晴。湖通诸浦白,日隐乱峰明。野宿多无定,闲游免有情。天台闻不远,终到石桥行。
-
谒石犀庙
闲过石犀祠,登堂一叹欷。江回陵谷变,碑断市朝非。荒圃连寒垄,斜阳映夕霏。兴亡俱昨梦,惆怅跨驴归。
-
望行人·其一
望行人,行人在何所。燕雁不齐飞,参商竟相阻。别以三秋为久,生以百岁为期。不如还家对亲戚,浮名浮利徒尔为。
-
山友续辞·石耳
我取友兮得石耳,石壁峻嶒下无底。非脾非肾非肝肠,马齿马牙衔不起。耳无是,耳无非,所思兮何可萎,石笋石花滋石脂。
-
纪罗杨二子游南岭石人峰
二子同游石人峰,深行翠筱黄茅中。初嫌微径无人踪,行到半岭径亦穷。来时犹自闻鸡犬,且行且语不觉远。上头无梯下无岸,前头难攀后难返。黄茅翠筱深复深,忽有笛声出暗林。草根一把牛骨骼,血点溅地惊人心。二子相看面无...
-
送子上弟之石井
...俊异声。作赋拟三都,著论追过秦。平生一瓣香,何曾举似人。子上与济翁,真若吾同生。我穷无人共,二子慰眼明。济翁往荆州,君作石井行。一老便落莫,有话从谁评。怀哉勿重陈,呼酒且细倾。
-
清明日欲宿石门未到而风雨大作泊灵星小海六首·其二
峡山前夕石间行,泊得船时破胆惊。惊到今宵已无胆,听风听浪到天明。
-
行行重行行赠别李之仪
...我有千里适。亲交爱此别,劝我善眠食。惟君好怀抱,高义动颜色。赠子青琅玕,结以永弗谖。拭目仰盛德,洗心承妙言。子道甚易行,易行乃难忘。虚名织女星,不能成文章。微君好古学,尚谁发予狂。事亲见不足,择友知无方。大圣急先务,君其爱颓光。外将周物情,中不...
-
宿千石闻诵书声
一岭钻天到此平,夜眠听得诵书声。莫言此地名千石,万石它年或可名。
-
次韵杨宰花石纲遗石
...底用韵语谈槐安。一诗为吊湖边石,深感崇宁全盛日。玉烛叶和黄道明,天扶休运非人力。丰碑端合颂虞周,远来近悦绝叹愁。有君无臣古所恨,歼佞嬉笑乘胶舟。鸩心饴口谀圣主,漕石移花闹南土。玲珑苍石中路弃,不见奸憸欧刀死。此心安得此石顽,感物抱恨甘终天。平日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