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
〔宋〕
横看(1)成岭侧(2)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3)。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不识(1)庐山真面目(2),只缘(3)身在此山(4)中。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小提示:苏轼《题西林壁》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题西林壁》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衹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纔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藉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 作品出处东坡七集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1084年
创作背景
苏轼于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五月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相关诗词
-
约重游铁壁次阳峰张学士
铁壁溜泉挂玉霓,虬松蹲跂壁东西。漫游笑我先驰逐,胜境于君未品题。朱鹤飘遥天渐迩,锦林缭绕路非迷。秋清肯订重游约,呼鹤超升那用梯。
-
书亭林寺壁
事在梁陈史可稽,读书堆上草萋萋。多年不作青衣梦,几夜空闻白马嘶。水底断碑犹有记,壁间醉墨可无题。老僧又送游人别,日落西林鸦乱啼。
-
题启南写游虎丘图
云岩不减灵岩好,昨者胡为涉行潦。千人石上两青鞋,日出深林歌杲杲。一时取乐能偿劳,水西山北争探讨。涧泉漱齿心亦清,石壁题名手亲扫。西去阳山十里遥,冒雨有人归不早。明朝见话入云岩,扼紧捋须空懊恼。好山不趁晴时游,此事已差何足道。安知犹有独游人,隔水相望在...
-
题句容王氏西斋
句曲山高云木齐,逸人结屋山之西。凉风为扫阶前叶,落日留光林外溪。书满松床儿子诵,诗镌石壁远人题。好招车马尘中士,来共烟霞幽处栖。
-
题新居壁
旧隐西山五亩宫,和林新院典刑同。此斋唤醒当年梦,白昼谁知是梦中。
-
送华山隐归西湖
...雾虚。修髯如漆古仙子,玉林芙蓉染秋水。九关高塞不可留,归去江湖种兰芷。山头宫殿风玲珑,玄猱飞来千尺松。闲房诵经钟磬响,石壁题诗苔藓封。欲向君王乞祠禄,安排杖屦来相从。
-
过无功斋头煮茗久谈留题斋壁 其二
布袍草履闭柴扃,孝友贫居见典型。客至蕉旗连茗战,更深露榻考星经。六壬自课蓍床卜,二酉时探古籀形。相约更寻方外友,西林清磬隔茆亭。
-
秋霁·题丁蓝叔茂才文尉兰亭秋禊图
山净云空,正爽籁吹凉,送了蝉翼。石磴张琴,笋舆携酒,高秋最宜游历。醉红绚壁。茂林已带胭脂色。待曳履。寻取、晋时觞咏旧吟席。留恋畅叙,水竹依然,会稽山阴,都是陈迹。暮春天、西风换却,六朝烟树剩寒碧。良会定须名士笔。事往如梦,还问我辈登临,后人怀想,可...
-
题西湖僧房
竹林深处著禅房,下却疏帘自炷香。书画随宜遮四壁,闲欹瓦枕小藤床。
-
题西林院壁二首·其二
巾屦翛然一钵囊,何妨且住赞公房。却嫌宴坐观心处,不奈檐花抵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