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十二曲·虚花悟
〔清〕
将那三春看破(1),桃红柳绿待如何(2)?把这韶华(3)打灭,觅那清淡天和(4)。
已经把三春的艳丽美景看破,即便是桃红柳绿结果又如何?要把那大好的春光毁灭,寻觅那清净淡泊养性修真的生活。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1)?到头来,谁把秋捱过(2)?
说什么,天上的碧桃长得美丽茂盛,云中的红杏开得鲜艳繁多。到头来,谁又能把肃杀寒秋捱得过?
则看(1)那,白杨村(2)里人呜咽,青枫林(3)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4),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只见那,白杨树的坟冢有人在哭泣,青枫林的墓地鬼魂在悲歌。更加上,枯草连着天边把坟墓全遮掩。这真是,昨儿贫今日富令人劳累奔波,春花开秋花谢使人空受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1)。
象这样,生死的劫数谁能够避开藏躲?听说是,西方有宝树叫婆娑,树上结着长生仙果。
小提示:曹雪芹《红楼梦十二曲·虚花悟》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虚花悟》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首曲子,出自《红楼梦》第五回。此曲是写贾惜春从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透了人世间的荣华富贵,意识到自己的悲剧未来。这首曲子通过运用各种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来描写她对人生的冷淡和对现实的逃避。全曲极力铺张渲染,营造了浓重的悲伤气氛,曲调哀怨。
创作背景
曹雪芹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写在了“贾宝玉神游大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这一回,这两组结构完整的组诗是“金陵十二钗”形象塑造的提纲。小说这一回,主要借由警幻仙子揭露金陵十二钗的命运,《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对一些重要的女性悲剧人物的性格、命运和贾府的最后破败,都概括地作了预示。《红楼梦十二支曲》是《红楼梦》的点睛之笔。而《虚花悟》是揭露贾惜春命运的一支曲子。
惜春在贾氏四姐妹中最小,当她长大懂事的时候,贾府已经日趋衰败。 她从三个姐姐的遭遇上更深地感受着家族的没落。现实的不可恋,她找不到出路,只得看破“红尘”,选择“独卧青灯古佛旁”的逃避现实的道路。
相关诗词
-
红楼梦绝句题词为菽园孝廉作·其三
判白批红彩笔忙,玉溪楚雨笑荒唐。楼台弹指分明见,又费词人梦一场。
-
红楼梦绝句题词为菽园孝廉作·其五
离离芳草长愁根,残雪空林怆梦痕。唤起香魂听说法,满天花雨大观园。
-
红楼梦绝句题词为菽园孝廉作·其七
次第香名费递排,春风消息透吟怀。虚无册子饶褒贬,重话金陵十二钗。
-
红楼梦绝句题词为菽园孝廉作·其八
莫向痴人说假真,梦中幻境又翻新。五云捧出游仙笔,从此曹唐有替人。
-
玉楼春·十二月二十日卢姊生辰
谈围曾蔽青绫帐。林下中年敦素尚。烟波偶趁一帆风,却锁云扃来就养。自从悟得空无相。身把虚空来作样。大千沙界抹为尘,未比无生真寿量。
-
游嵩山十三首·其一·轘辕坂
盘盘十二曲,石岭瘦峥嵘。脚底有平地,何人险处行。
-
吴兴杂咏十六首·其十·清风楼
褰裳涉危楼,倚槛对雄州。山横太湖口,溪出少城头。阑干十二曲,清风如凉秋。
-
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君子
...已惯司空见。忍抛得,泪如线。故巢似与人留恋。最多情、欲黏还坠,落泥片片。我自殷勤衔来补,珍重断红犹软。又生恐、重帘不卷。十二曲阑春寂寂,隔蓬山、何处窥人面?休更问,恨深浅。
-
人间词话·第十七则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
宫词·碧墀十二曲阑干
碧墀十二曲阑干,琼态浓醺倚欲弹。月上海棠清荫合,罗裳深夜怯轻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