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於潜僧绿筠轩》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此诗借题“於潜僧绿筠轩”歌颂风雅高节,批判物欲俗骨。诗以五言为主,以议论为主,并采用了散文化的句式以及赋的某些表现手法,于议论中见风采,议论中有波澜,议论中寓形象。
- 作品别称于潜僧绿筠轩
- 作品出处东坡七集
- 文学体裁杂言古诗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春,苏轼出任杭州通判时,从富阳、新登,取道浮云岭,进入於潜县境“视政”。於潜僧慧觉在於潜县南二里的丰国乡寂照寺出家。寺内有绿筠轩,以竹点缀环境,十分幽雅。苏轼与僧慧觉游绿筠轩时,写下了这首《於潜僧绿筠轩》。
相关诗词
-
《次筠轩诗韵》拼音版
幽轩列万竹,惬此冲澹襟。乃知心迹远,不在山林深。客散动秋影,鹤归分夕阴。至乐寓言外,任鼓昭文琴。
-
《宿馀杭普救兰若同讷义二僧访法喜寺寻登绿野亭》拼音版
平生乐游观,几欲遍区宇。足力有限量,胜处空默数。馀杭旧名邑,相距才步武。苏翁绿野咏,方册每欣睹。朅来始经行,解担日蹉午。招提略憩倦,炉熏散云缕。上人别累年,省识但能祖。应怜忧患迹,官路还踽踽。将勤设...
-
《绿筠轩旧在於潜寂照寺今移立县治之东竹间凿小池植莲为赋两绝·其一》拼音版
按图得此已欣然,胜趣何尝有变迁。一把香茅千个玉,不妨邂逅揖苏仙。
-
《绿筠轩旧在於潜寂照寺今移立县治之东竹间凿小池植莲为赋两绝·其二》拼音版
气韵非关竹有无,莫嫌清荫杂芙蕖。官居不俗从何得,窗下风翻未尽书。
-
《於潜道中呈元八处士》拼音版
苕水滩行浅,潜州路渐深。参差远岫色,迢递野人心。冻涧冰难释,秋山日易阴。不知天目下,何处是云林。
-
《西轩杂题三首·其三》拼音版
卧看修筠不见梢,所欣轩户绿阴交。蝉吟鸟语尽堪喜,不用先生自解嘲。
-
《於潜女》拼音版
青裙缟袂於潜女,两足如霜不穿屦。觰沙鬓发丝穿柠,蓬沓障前走风雨。老濞宫妆传父祖,至今遗民悲故主。苕溪杨柳初飞絮,照溪画眉渡溪去。逢郎樵归相媚妩,不信姬姜有齐鲁。
-
《用昌甫寄晁於潜诗韵寄之·其一》拼音版
相望於潜信宿中,为吟赵句忆坡翁。如今文物依然在,剩欲褰裳一笑同。
-
《绿筠轩观坡翁诗刻》拼音版
野寺馀诗石,谁移榜县斋。闲来得寻句,小立为兴怀。人俗真难疗,言高不可埋。窗前有疏竹,大嚼对吾侪。
-
《寄题陈宪郎中竹轩》拼音版
家有修篁绿满轩,趋庭诗礼旧忘言。凌霜自得良朋友,过雨时添好子孙。试剪轻筠扶野步,旋收凉叶煮清樽。风流共道胜桑梓,邻里何妨种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