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看山
〔宋〕
船上看山如走马(1),倏忽(2)过去数百群。
在船上看山,山峦如同骏马疾走,数百座群峰顷刻间就从眼前过去了。
前山槎牙(1)忽变态(2),后岭杂沓(3)如惊奔。
错杂不齐的前山瞬间变化万千,纷杂繁多的后岭犹如惊骇而奔跑。
仰看微径(1)斜缭绕(2),上有行人高缥缈(3)。
仰看山上的小路歪斜盘回曲折,高远处隐约地看见有人在上面行走。
舟中举手欲与言(1),孤帆南去如飞鸟。
我在船中高高地举起手想和山上的行人打招呼,孤单的船只却像飞鸟一般往南驰逐而去。
小提示:苏轼《江上看山》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江上看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采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在江上看山时所见山川如万马奔腾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自眉州赴汴京船行途中内心愉悦之情。
- 作品出处苏东坡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1059年
创作背景
嘉祜四年(1059年),苏轼从眉山赴汴京途中,途径荆州,乘船江行,看到两岸的群山心中充满不尽的喜悦之情,其中被巫山秀美艳丽景象、巍峨的气势所吸引。于是诗人写下《江上看山》这首诗,以多维多角度地描写船行之速,来表现诗人当时的奇趣盎然。
相关诗词
-
马益之邀陈子山应奉秦景容县尹江上看花二公竹枝歌予亦作数首·其五
吴姬玉手好琵琶,少小声名到处夸。但使主人能爱客,年年来此看江花。
-
过长泷习婿家,邀游巘山,寺门有米襄阳“第一山”三大字,拓之而归
...沧桑。步出寺门望城郭,全势一揽在掌握。恩江曲折万峰围,水田绣绮纷交错。余兴忽转山门前,回首摩崖拜米颠。借他取月梯云手,隔纸能摹笔若椽。山灵莫笑我好事,我愧古人三宿意。袖中喜带烟霞回,斗室今有神仙字。朝来重上看山楼,山色依然满槛收。笑问下方谁引领,见我云端...
-
马益之邀陈子山应奉秦景容县尹江上看花二公竹枝歌予亦作数首·其七
黄家渡西多好春,黄家渡上酒能醇。看花吃酒唱歌去,如此风流有几人。
-
马益之邀陈子山应奉秦景容县尹江上看花二公竹枝歌予亦作数首·其二
水上花枝日日开,行人头白不能来。请看门外东流水,流向沧溟更不回。
-
暮春江上看白发
啼鹃江上落花初,倦客春深白发疏。每叹乘桴怀凤鸟,独惭把钓掣鲸鱼。孤舟风雨三更梦,一羽云霄万里书。何日山阴寻贺老,清溪归觅旧田庐。
-
马益之邀陈子山应奉秦景容县尹江上看花二公竹枝歌予亦作数首·其四
千株云锦照江沙,沙上青旗卖酒家。莫怪狂夫狂得彻,吴姬玉手好琵琶。
-
马益之邀陈子山应奉秦景容县尹江上看花二公竹枝歌予亦作数首·其九
松江水碧碧如天,水上行人坐画船。记得吴儿《竹枝》调,为君高唱百花前。
-
霁后看雪走笔呈元珍判官二首·其一
江上寒山祗对门,野花岩草共嶙峋。独吟群玉峰前景,闲忆红莲幕下人。
-
江上看晚山忆方壶高士
秋树连云日色残,晚风初定绿波閒。方壶老去空能画,不见长江雨后山。
-
满江红·天桥晚望
江上青山,冷眼看、先生玉貌。风尘里、几回拄笏,几时落帽。下客囊争先脱颖,中流壶复谁同调。只飞飞、野鸭蔽空来,争粱稻。天欲补,共工笑。堤待障,冯夷掉。已太阿拱手,镡颠锷倒。蕉下竞迷藏覆鹿,林閒自怪徘徊鸟。对长江、直下意何如,千帆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