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内篇·(3)养生主
〔先秦〕
吾生(8)也有涯(1),而知(11)也无涯(1)。以有涯(1)随(2)无涯(1),殆(3)已(4);已(4)而为知(11)者,殆(3)而已(4)矣。为善(13)无近(5)名,为恶无近(5)刑。缘(6)督(7)以为经(12),可以保身,可以全生(8),可以养亲(9),可以尽年(10)。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真是危险啊!已经有了危险,还要执着地去追求知识,那么除了危险以外就什么都已经没有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以遵循虚无的自然之道为宗旨,便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养护新生之机,可以享尽天年。
庖丁为文惠君(1)解(2)牛,手之所触(3),肩之所倚,足之所履(4),膝之所踦,砉然向然(5),奏(6)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7)之舞,乃中经(10)首(8)之会(9)。
庖丁为文惠君宰牛,手触肩顶、足踩膝抵等各种动作,牛的骨肉分离所发出的砉砉响声,还有进刀解牛时哗啦啦的声音,都无不符合音乐的节奏,与《桑林》舞的节拍,《经首》曲的韵律相和谐。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文惠君说:「啊,妙极了!你的技术怎么会高超到这个地步?」
庖丁释(6)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15)(7)也,进(8)乎(9)技矣。始臣之解(3)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20)尝(21)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10)遇而不以目视,官(11)知(12)止而神(10)欲行。依(4)乎(9)天理(13),批(14)大郤,导大窾,因(16)其固然(17)。技经(18)肯(19)綮之未(20)尝(21),而况大軱乎(9)!良庖岁(22)更刀,割也;族(27)庖(23)月更刀,折(24)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3)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25)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26)乎(9)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25)于硎。虽然,每至于族(27),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以解(3),如土委(28)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29)满志(30),善(31)刀而藏之。」
庖丁放下屠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道,已经超出了技术的范围。开始我宰牛时,见到的都是整体的牛,三年之后,就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宰牛时全凭心领神会,而不需要用眼睛看。视觉的作用停止了,而心神还在运行。按照牛的生理结构,把刀劈进筋骨相连的大缝隙,再在骨节的空隙处引刀而入。因为完全依照牛体的本来结构用刀,即便是经络相连、筋骨交错的地方都不会碰到,何况那大骨头呢!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砍。我的刀用到如今已经十九年了,宰过的牛也有几千头,可是刀刃还像刚开口的时候一样完好无缺。牛的骨节间有缝隙,刀刃却薄得没有厚度,用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缝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刀刃的活动肯定有足够的馀地。所以这把刀用了十九年还像刚开口时一样。虽然如此,每碰到筋骨盘结的地方,我看到它很难下手,依然惶惧警惕,目光盯住此处,动作放慢。动刀虽然很轻,整条牛却哗啦一声立刻解体了,就像泥土被堆积在地上一般。我提刀站起,环顾四周,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干净收藏起来。」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文惠君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养生的道理了。」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
公文轩看见右师而吃惊地说,「这是什么人?为什么只有一只脚?这是自然生成的,还是人为的呢?」
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1)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3)其天也,非人也。」
接着又说:「这是自然生成的,不是人为的,自然造就他时就是使他只有一只脚。人的形貌都是自然所赋予的,由此可见是自然生成的,不是人为的。」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1)虽王,不善(2)也。
草泽中的野鸡走十步才能吃到一口食,走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但它并不希求被豢养在笼子里。在笼子里纵然很神气,但并不快乐。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
老聃死了,秦失前去吊唁,号哭了三声就走。
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
弟子问:「他不是老师的朋友吗?」
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
回答说:「是的。」「那么,吊丧像这样子行吗?」
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秦失说:「可以。原先我以为老聃是我所认为的那个人,现在知道不是。方才我进去吊唁,有老人在哭他,像哭自己的儿子一样;有年轻人在哭他,像哭自己母亲一样。他之所以招来这样的吊唁者,必然是他自己也有不必吊唁而去吊唁,不必哭泣而哭泣的情况。这种情况是背弃自然,给世俗感情推波助澜,而忘了人的生命都受于自然。古时候称这种做法是违反自然所招致的刑罚。一个人偶然来到世间,这是他顺时而生,偶然离去了,这是他顺时而死。安于时运而顺应自然,一切哀乐之情就不能进入心怀,古时候称此为自然的解脱。」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1)其尽也。
脂膏在作为烛薪燃烧后就烧尽了。火种却传续下去,没有穷尽的时候。
小提示:庄子《庄子·内篇·(3)养生主》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养生主》一文寓说理于故事之中,意趣横生,富于启发意义。文章在提出论点后,接着就引用「庖丁解牛」的故事加以说明,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这既能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明白易懂,又避免了说理的枯燥,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文章描写生动形象,细节刻画精细入微。耐人寻味。选自《庄子》中的《养生主》是《庄子》中的名篇,为世代人民所传颂,它为人类树起一面维护生命的大旗。
相关诗词
-
庄子·外篇·(14)田子方
...道而为此服者,其罪死!’”于是哀公号之五日,而鲁国无敢儒服者。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转万变而不穷。庄子曰:“以鲁国而儒者一人耳,可谓多乎?”百里奚爵禄不入于心,故饭牛而牛肥,使秦穆公忘其贱,与之政也。有虞氏死生不入于心,故足以...
-
庄子·外篇·(15)知北游
...人之所同论也。彼至则不论,论则不至;明见无值,辩不若默;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
-
庄子·杂篇·(1)庚桑楚
...,至矣!若有不即是者,天钧败之。备物将以形,藏不虞以生心,敬中以达彼。若是而万恶至者,皆天也,而非人也,不足以滑成,不可内于灵台。灵台者有持,而不知其所持而不可持者也。不见其诚己而发,每发而不当;业入而不舍,每更为失。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
-
庄子·杂篇·(3)则阳
...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之,其禾蘩以滋,予终年厌飧。”庄子闻之曰:“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多有似封人之所谓:遁其天,离其性,灭其情,亡其神,以众为。故卤莽其性者,欲恶之孽为性,萑苇...
-
庄子·杂篇·(4)外物
...,神有所不及也。虽有至知,万人谋之。鱼不畏网而畏鹈鹕。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婴儿生无石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惠...
-
庄子·杂篇·(5)寓言
...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庄子谓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时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惠子曰:“孔子勤志服知也。”庄子曰:“孔子谢之矣,而其未之尝言。孔子云:‘夫受才乎大本,复灵以生。’鸣而当律,言而当法,利义陈乎...
-
庄子·杂篇·(6)让王
...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中山公子牟谓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瞻子曰:“重...
-
庄子·杂篇·(8)说剑
...,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赐周千金?”太子曰:“闻夫子明圣,谨奉千金以币从者。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庄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
-
庄子·杂篇·(9)渔父
...人之恶,谓之谗;析交离亲,谓之贼;称誉诈伪以败恶人,谓之慝;不择善否,两容颊适,偷拔其所欲,谓之险。此八疵者,外以乱人,内以伤身,君子不友,明君不臣。所谓四患者,好经大事,变更易常,以挂功名,谓之叨;专知擅事,侵人自用,谓之贪;见过不更,闻谏...
-
庄子·杂篇·(10)列御寇
...世皆缓也。自是,有德者以不知也,而况有道者乎!古者谓之遁天之刑。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众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庄子曰:“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知而言之,所以之人也。古之人,天而不人。”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