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赋

柳宗元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昔有智人,善学鸱夷(1)鸱夷(1)蒙鸿(2)罍罃(3)相追。谄诱吉士(4),喜悦依随。开喙倒腹,斟酌更持。味不苦口,昏至莫知。颓然纵傲,与乱为期。视白成黑,颠倒妍媸。己虽自售,人或以危。败众亡国,流连不归。谁主斯罪?鸱夷(1)之为。

从前有个聪明人,擅长做酒囊,酒囊十分庞大,酒器总是想追随。阿谀诱惑善良的人,去讨他们欢喜,引诱他们张嘴把酒喝到肚子里,斟酌干杯。让人觉得其味醇美不苦口,最后昏醉沉沉。以至纵诞狂傲,言行乱常,颠倒黑白,颠倒美丑。自己的企图虽然得逞了,但有的人却已经陷入危险了。甚至败家亡国,还流连忘返。这是谁导致的罪恶?是鸱夷的行为。

不如为(1),居井之(2)。钩深挹洁,淡泊是师。和齐(3)五味,宁除渴饥。不甘不坏,久而莫遗。清白可鉴,终不媚私。利泽广大,孰能去之?(4)(5)破,何足怨咨!功成事遂,复于土泥。归根返初,无虑无思。何必巧曲,徼觊(6)一时。子无我愚,我智如斯。

还不如做瓶,处在水井旁边。常与幽深清洁的井水做伴,崇尚淡泊。所汲井水能调和五味,能去除饥渴。味道不甜也不恶,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清白得可以照人,绝不徇私。利益施及大众,谁能离得了它?就算汲水的绳子断了,瓶身破碎,有什么值得怨恨的呢!做事成功,完成使命,再归于泥土。回到原本状态,没有焦虑愁思。何必耍弄手段,作一时侥幸追求。您不要愚弄我,我的智慧就是这样的。

小提示:柳宗元《瓶赋》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瓶赋》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咏物赋。此赋先以几乎一半的篇幅写鸱夷,后半部分才涉及到瓶,意在借助于鸱夷与瓶的相互衬托、映照,以更充分地表现主题。全赋运用对比手法,咏物略物态而重神情,有实写,有虚拟,运思用笔,甚为灵动。

创作背景

中唐时期,相对于藩镇割据,官僚体系的低效与无能和宦官专权似乎在危害程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蠹虫们在上层建筑的内部对政权进行腐蚀。有鉴于此,柳宗元在《瓶赋》中通过赞美瓦瓶、鞭挞酒囊对奸佞邪臣进行斥责。酒囊因其能盛美酒而博人喜爱,但它却能使人酒后无德,黑白不辨,甚至损人利己、祸国殃民;瓦瓶虽不起眼,却能为人汲水,供人解渴,于平凡中对人有益。所以柳宗元以酒囊来比喻那些自以为“智”的投机取巧者,而自己却甘为瓦瓶,作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愚”人,展现了不与流俗合污的高洁情操。

柳宗元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进士,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迁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病死任上。柳宗元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其诗与韦应物并称“韦柳”。有《柳河东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