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题小像
〔近代〕
灵台(1)无计逃神矢(2),风雨如磐(3)暗故园(4)。
我的心无法逃避爱神射来的神箭,我炽爱着仍遭受侵略和封建压迫的家园。
寄意寒星(1)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2)。
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小提示:鲁迅《自题小像》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自题小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第一句作者倾吐自己内心蓄积的爱国感情,第二句叙述自己爱憎的原因,第三句总括前两句内容,并作了转折,流露出感到“同胞未醒”的苦闷忧虑,尾句是为国献身的誓言,表达了作者同帝国主义列强斗争的决心和为国捐躯的精神。全诗诚挚恳切,雄健激昂,结构严谨。
- 作品出处集外集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1903年
创作背景
《自题小像》这首诗写于1903年前后,这个时候是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生活异常痛苦的年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闭关自守的局面被冲破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日益显露,不断进行疯狂的侵略。富有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则不甘忍受凌辱和压迫,英勇的抗击八国联军,反对帝国主义侵略。1901年,斗争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这时革命党人以日本东京为活动中心,大力宣传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政治主张和革命思想,爱国的留日学生纷纷响应,出版报纸、杂志、书籍,进行革命宣传,号召人民决不做“清政府刀头之饿鬼”,要充当“革命之骁将”。作者鲁迅在1902年怀着满腔爱国热忱到日本。他一到日本,就积极投入到这一反清爱国革命活动。1903年,他在《浙江潮》上发表了《斯巴达之魂》歌颂斯巴达人以生命和鲜血抗击侵略者,借以抨击清朝统治者的丧权辱国,唤醒中国人民起来斗争,并毅然剪掉象征封建传统和种族压迫的辫子,在一张剪掉辫子的照片背面题写了这首诗送与好友许寿裳,以表达自己为国捐躯、矢志不移的决心。
相关诗词
-
自题小像五首·其三
人情穴底争膻蚁,交道灯前扑燄蛾。莫怪杜门常谢客,老来更事比君多。
-
自题小像五首·其四
架上故书常废读,床头浊酿亦慵尝。欲知此老不凡处,饱享梧窗午荫凉。
-
自题小像五首·其五
馀生修短都安命,有子贤愚亦去心。卜冢治棺今并了,何妨与俗暂浮沉。
-
自题画像
七分形貌十分心,纵有丹青画不真。萧散风神清瘦骨,分明小有洞天人。
-
梦中自题小像一首醒而犹记遂命笔书之
世界空华底认真,分明两句辨疏亲。寰中第一尊崇者,却是忧劳第一人。
-
自题小像集唐十二首·其十二
莫叹衰容日日非,只应图画最相宜。玄穹若假年龄在,寒暑任从波上移。天畔晚峰青簇簇,云中远树黑离离。直饶到老常如此,准拟人看似旧时。
-
自题小像
儒衣僧帽道人鞋,天下青山骨可埋。若说向时豪杰处,五陵鞍马洛阳街。
-
自题小像集唐十二首·其五
此身飘泊苦西东,除我无人与子同。好景采抛诗句里,忘机相对画图中。莫嫌憔悴无知己,赢得风姿似钓翁。野艇几曾寻水去,茫茫万事坐成空。
-
自题小像·其一
平生非侠亦非儒,半世游閒七尺躯。却为疏狂因偃蹇,未忘柔曼转清癯。违时傲骨贫犹长,对客诗肠老渐枯。五字吟成心独苦,不知身后得传无。
-
自题小像集唐十二首·其十一
色浓柳最占春多,景物皆宜入画图。苍翠云峰开俗眼,薄罗衫子透肌肤。但能落落疏朝市,不必遥遥羡镜湖。得向晓窗闲挂玩,始知名画有功夫。